当前位置: 绝缘体 >> 绝缘体市场 >> 地市报道新教材新理念新实践记
阳春三月,正是万物复苏时节,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迎来了杭州市小学新教材(四下)研训活动。本次活动以“县区包干,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主要有淳安、建德、钱塘新区三个科学研究团队进行两节研讨课展示和专家单元教材解读。通过呈现的课堂教学来了解、审读、体悟教材,为新教材的实施打好基础。活动采用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方式进行。参加线下活动的有杭州市各县市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和区县市科学骨干教师代表。特别邀请了浙江省特级教师、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副主编喻伯军老师,省特级教师邵锋星校长亲临现场点评和指导。
小科研训之花迎春绽放文海
年3月11日★杭州
3月11日下午,给大家展示的分别是来自建德市新安江第二小学的骆琳倩老师和来自建德市实验小学的刘小霞老师执教的《观察土壤》和《比较不同的土壤》。下面跟着小编,来一睹课堂风采。
骆琳倩老师先是设计了基于感官的观察活动,用微课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学生观察井然有序。铺垫活动结束后,骆老师利用时间差,巧妙地安排了观察静置后的土壤颗粒,对土壤颗粒的大小,不仅仅是停留在定性观察大中小,而是通过孔径大小不同的筛子将土壤颗粒进行定量的筛选,再进一步观察土壤在水中的分层来理解土壤的结构,层层递进,让学生印象深刻。在课堂的最后,骆老师利用前测和后测的比较,来呈现学生学习的增量,创新了课堂评价方式。
刘小霞老师创设了儿童感兴趣的情境,快速地将学生带入课堂,她为学生带来了充满童趣,指向性明确的观察活动——搓泥球,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看得小编也心痒痒地想要去搓一搓泥球。观察结束,刘老师带着孩子们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开展了进一步的渗水实验,实验中巧妙地材料设计,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不同土壤的渗水效果,从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习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情节环环相扣,引领着孩子们不断的探究。
在两节精彩的课堂呈现后,邵锋星特级老师进行了教学点评。他既充分肯定了两位教师在课堂中的亮点、闪光点,也以新教材、新视角针对观察活动的课堂,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首先,新教材关于土壤的学习内容,目标有所调整,内容有增有减,难度适当降低,体现了学科知识逻辑与儿童认知逻辑紧密的结合。
邵特在点评中指出:观察活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基于感官的观察活动,处于自然状态的观察活动,原有认知水平、观察水平的观察活动。从活动中学生会有发现,也会产生新的问题,基于学生的发现和问题,为后续的主要活动做好铺垫。观察活动应该不断深入、让学生经历“方法的习得,观察的展开、信息梳理、问题解决”的观察过程。
最后,由建德市明珠小学程卫华老师作《岩石与土壤》单元的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程卫华老师以细致的解读方式,对单元中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进行指导,让老师们收获具体、实用的教学建议,干货满满。
创新教具助课堂质量提升有保障
年3月12日★杭州
3月12日上午是《电路》单元的研讨交流。首先是东道主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的汪徽生老师执教《导体和绝缘体》一课,它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整节课先通过玩一玩人体验电球的一个热身小活动,引出了验电球这升级版本的电路检测器。随后带领学生利用新工具对20种物体的导电性进行了探究。先是预测再是实物检测,不管是预测还是实测,汪老师都引导学生利用IPAD进行了数据的收集和汇总分析。然后,汪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物体是否导电的汇总分类结果,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导体和绝缘体主要科学概念。随后提供开关、灯座、电池盒等实物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将本节课知识进行学以致用。
来自钱塘新区钱江小学的赵燕娜老师为老师们带来了一节《模拟安装照明电路》,它是一节基于项目化教学理念的工程实践课。赵老师先是用演示电池短路的小实验预热活动拉近了与同学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正式开始后,一段“疫情期间火神山等修建视频”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赵老师顺理成章地将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以及活动任务出示了出来。随后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活动的要求与对应的评价方式,为后续的学生自主深入研究做好了基础。在学生动手实践活动过后,教师引导生生互动,展示了各组的研究成果与对应的问题。紧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电路的特点之时概括提炼了这些电路的共同点。最后以为隔离板房加一个风扇作课外拓展分享给了同学们。
两节课结束后,杭州小学科学教研员徐春建老师对这两节课作了详细、精彩的评课。对于汪老师的课,徐老师表示其优化版本的教具利于学生学习及课堂的有序开展,同时本节课有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提出本节课需要思考的部分:学生的个人纸质学习记录单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应面向个体深度学习,其验电球虽有利处,但也有它的弊端。建议可先用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再转为验电球,对于构建导体和绝缘体的科学概念是有好处的。对于赵老师的课,徐老师也是肯定了教师对学科德育的有效渗透,同时将立体的操作转化为平面操作的设计很巧妙,在达到原定目标的同时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和操作难度,是对教材有效实施的现实化发展。另外本节课用项目化学习重构了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创新。
最后是钱塘新区小学科学教研员方亚琴老师为老师们对《电路》单元作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为给出合理、有效的教学建议,方老师集全区科学教师的力量,对单元的八课时内容进行同课异构实践研究,在深入研究的同时,推进了学校科学教师的整体发展。本次分享由三大板块进行,分别是单元概念分析、单元结构和内容分析、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其中第一板块依次分享了科学课程标准关于电的主要概念、《电路》单元概念图、单元知识结构图,让教师从整体上感知单元教材指向的核心概念。第二板块则是从新老教材的相关单元课程内容对比分析、中小衔接内容分析、单元架构的内在逻辑、单元教学目标四个方面展开,让教师明晰了单元编写的逻辑架构。最后板块方老师则是对每个课时的教材内容从课时概念图、教学重难点、教学实践分析及实施建议等作详细解读,为老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典型案例。
生命领域共探讨研训开展有实效
年3月12日★杭州
3月12日下午,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研讨交流专场。
首先,来自淳安县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小学科学教研员方立安老师作《“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教材解读》。方老师从教材特点、课标定位、单元特点和教学建议四个方面详细地讲解了该单元的整体脉络与试教情况,让在座的各位老师对整个单元有了较完整的认识,获得了分课时教学上的宝贵经验。
随后,淳安县千岛湖镇第六小学的吴丽霞老师带来了研究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吴老师带来了丰富多样的种子,引领着学生推测、观察、明确种子的外部与内部结构,并通过比较干、湿状态的种子,进而深刻认识到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接着,淳安县千岛湖镇第一小学的刘美玲老师带来了研究课《凤仙花开了》。刘老师不拘泥于凤仙花,将时下易获取的油菜花、百合花等带入了课堂。通过观察、解剖各种各样的花,学生们找到了花共有的结构和特点,比较认识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还为花孕育果实的过程发出惊叹!
然后,喻伯军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评课。喻老师首先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中的优点。提出小学中低段要先进行典型观察,再进行拓展;要引导学生从前概念走向新概念;可以对教材内合适的内容进行学科项目化教学,促进学生高阶能力的发展;给学生更多课堂上练习表达科学术语的机会。
最后,市教研员徐春建老师对这一天半的活动进行了简短的总结。研训活动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落幕,参训教师也是收获满满,意犹未尽。相信经过本次的新教材研训实践,老师们在常态教学中会聚焦课堂教学,努力实践新教材理念,促进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供稿:杭州市文海小学科学组
编辑:罗海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