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绝缘体 >> 绝缘体前景 >> 教会孩子说不,学会保护自己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孩子的教育是终生的,父母不但要告诉孩子为人处世的道理,还要重视孩子的安全教育,这样才能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建立起自我保护的防线。
1.要勇敢的学会说“不”
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如果遇到让自己表现不自然,不情愿的事情,自己要学会说“不”,答案不一定只有“好”。如,陌生的人想要亲你、捏你的小脸等亲昵的行为时,你可以大声的说“不”。遇到自己处理不了的事情,一定要尽快告诉父母。
2.教会积极主动的自我保护
举一个事例,当孩子走路摔倒,你会怎么办?此时你不要着急去抱,更不要说以后就抱着他走,这样就不会摔倒了。这么做只会让孩子形成一种依赖心理,遇到事情不主动想办法解决,这是一种消极保护。父母要做的是耐心的询问和引导孩子去思考:为什么会摔倒?怎么做就不会摔倒了?下次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孩子就学会了自行判断和分析了。
3.引导是爱的高级表达形式
父母对孩子生命的照顾,除了要做到合理的保护,还应有生活各方面细节的安全引导。孩子越早具备对于风险的概念、反应能力和应对速度,未来发生问题的概率就越小。
4.把安全教育贯穿在日常的生活中
3-6岁的孩子,对于探索世界有了更强的好奇心和能力。父母可以带孩子逐步认识绝缘体和导电体,人行道和交通灯,大自然与易燃物等潜在风险,帮助孩子积累用电、出行和防火的知识。
5.要注重实践的参与性
父母不用每天都在灌输“为你好”说法,安全教育是一门科学,一味的“下次注意”“注意安全”“要听话”,这些空洞的话语通常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孩子只会把这些话当作耳旁风,莫不如买两本安全画册,或者组织一场情景剧,或参加一次安全演习,让孩子参与到其中,印象会更加深刻。
6.增加孩子应对危险的反应能力
孩子在6-12岁的这个阶段,独立意识增强,对社会和朋友关系更敏感。如果父母过度保护、总觉得外面的一切都不安全,孩子要去玩滑板,怕摔着;要去荡千秋,怕掉下来;要去参加同学聚会,怕坐公交驾车丢了,这么做可能导致孩子胆小依赖,更容易对危险缺乏应变能力。父母在做好必要的安全教育后,一定要放开手脚,多锻炼孩子的能力。
7.树立父母的榜样作用
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好榜样,不要当面说一套,做一套。毕竟你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包括一些细微的动作。比如,马路闯红灯、或者不走斑马线,走路看手机,在野外不正规的水池游泳,开车不系安全带等。这些细节影响着孩子的对安全重视程度。
8.“远离陌生人”,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应该告诉孩子不要通过职业、地位、相貌、亲疏来判断一个人,而是通过识别对方的“陌生”行为,决定是否进行交流。有些原则要让孩子知道。比如,一般成年人不应该向孩子求助,做坏事通常是见不得人,所以人少的地方要少去,尽量不去。
10.要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
心灵是生命的一部分,亦是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高竞争的学校环境,亲人离世,身体的不适,都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心灵。如果发现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懒得出门、对很多事没兴趣、能量减低,就要提高警惕,要跟孩子及时进行沟通、疏导和解决。
11.任何情况下,一定要确保自己生命安全,再帮助别人
举个事例,父母可以扮演溺水的小伙伴,问孩子此时该怎么做?然后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见到小朋友溺水,向你求救。你要做的不是伸手去拉,而是大声呼叫救生员。
12.个人隐私非常重要
特别是当孩子开始接触手机和电脑,一定告诉孩子不要轻易透露家庭地址,密码要设置的复杂一些。
安全教育无小事,从孩子的一点一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