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体

谁是曹原

发布时间:2023/3/28 19:57:01   
复方川芎酊治疗白癜风的效果怎样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70224/5231297.html

来源:瞭望

谁是曹原??

瞭望智库

伦敦时间5月6日,中科大10级少年班校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95后”博士生曹原分别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自然》上连发两篇石墨烯论文。

其实,早在年3月5日,《自然》就在网站连发两篇以曹原为第一作者的重磅石墨烯论文,并专门配发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EugeneJ.Mele对这一重大突破的评述。曹原也因此成为在《自然》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学者。

年12月18日,《自然》杂志发布了年度科学人物,位居榜首的正是曹原。许多报道将其称为“中国潜在的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自然》杂志18日发布了年度科学人物,位居榜首的是曹原(图片来源:《自然》网站报道截图)

今天,库叔就带你来了解一下这位少年英才的开挂人生,以及他做的研究有多厉害!

谢芳

1

能在《自然》上发论文,到底有多厉害?

《自然》(Nature)与《科学》(Science)、《细胞》(Cell)并称世界三大顶级科学期刊。

其中,《自然》与《科学》以报道科学世界中的重大发现、重要突破为使命,是综合性期刊,《细胞》则注重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曾刊登过许多重大生命科学研究进展。

能够在三大期刊上发文,是无数科学家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评选诺贝尔奖、竞选院士、展示大学和科研机构研究实力的重要依据。

世界三大顶级科学期刊

不过,单是《自然》高达90%的毙稿率,就足以让人望而生畏。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有能力在三大期刊发表文章的,要么是世界顶级实验室,要么是世界顶级团队,要么两者兼具。

这些顶级队伍的专家教授,一边争分夺秒地做实验,一边密切盯着竞争对手的动向,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看三大期刊发表了哪些相关领域的论文,如果没有新的,就可以松口气,如果别人发表出来相关成果,自己的研究差不多就前功尽弃了!

曾在《科学》发表论文、后被普林斯顿大学聘为终身教授的颜宁,曾用“向死而生”描述这种状况。

虽然近年来中国的科研实力突飞猛进,在三大杂志上的发文数量也有所增加,但对大多数专家学者而言,在《自然》上发文章依然高不可攀。 每年在《自然》上的发表数量也不超过20篇。

库叔有位博士朋友更是直言:一位学者如果在《自然》上发表一篇论文,就可以在国内任何大学找到教职;发表两篇,就有资格在“”、“”大学获得正教授职位。

这丝毫不夸张。

作为我国结构生物学领军人物的施一公,第一次在《自然》上发表论文是在年,当时他32岁;被称为我国“量子之父”的潘建伟院士,27岁在《自然》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

……

曹原在21岁的年纪,就作为第一作者,一次性发表了两篇,堪称“神之操作”。

而且,《自然》等不及排版就先行在网站上刊出,并配以第三篇文章做评述,可见其重视程度之深。

更厉害的是两年后,他在《自然》上再次连发两篇,介绍魔角石墨烯研究的新突破。

2

重磅论文,为超导体30年之寻打开新思路

库叔先来介绍年引起轰动的2篇论文讲了什么。

曹原及其团队发现,将两层石墨烯叠加在一起,当转角接近魔角(Magicangle)即1.1°、同时温度环境达到1.7K(-℃)时,它们会表现出非常规超导电性,其属性与铜氧化物(其结构往往难以调整)的高温超导性类似。

双层石墨烯系统中旋转的效应

看到这里,大部分人都表示:看不懂!

其实,要想理解这两篇论文的意义所在,先要了解什么是超导电性。

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内斯等人发现当汞被冷却至接近0K(-℃)时,电子可以通行无“阻”。他们将这个“零电阻状态”称为“超导电性”。 具有超导电性的材料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因为,一般材料在导电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能量。

以传输电缆为例,从发电站到用户的传送过程中,消耗损失的能量越小,经济效益越大。

超导体的出现,使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几乎为零。不过,目前绝大多数超导体仅在接近0K(-℃)温度下工作,维持低温使超导体的应用成本显著提升。

如果材料能在室温下实现超导,就能避开昂贵的冷却费,彻底改变能量传输、医疗扫描仪和运输等相关领域的现状。

既然室温超导效益这么好,那找到合适的材料不就行了吗?没这么简单,目前,材料达到超导状态的最高温度约为K(-C),这种材料就是铜氧化物,于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

30多年来,在寻找室温超导体的路上,铜氧化物一直是物理学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95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