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绝缘体 >> 绝缘体资源 >> 钓竿最好是绝缘体读后有感
点击上方中国钓鱼,上鱼更快、鱼获更多
文字
中国钓鱼杂志
图片
网络
仔细阅读了今年第三期《中国钓鱼》李传银的《钓竿最好是绝缘体》一文后,引发了我以下看法。首先,钓友李传银出于对广大钓友垂钓安全的考虑,提出“让渔具生产厂家”生产出“让钓竿的后两节变成绝缘体”的建议,对这个建议本身,我很欣赏。但他同时提出,只要做到这点,那么,“多发表有关钓鱼安全的文章好比望梅止渴”,对《中国钓鱼》“你读也罢,不读也罢”,“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甚至说“即使全国钓鱼人人手一册《中国钓鱼》,也未必能杜绝触电事故”等。果真如此吗?我是耄耋年纪的老钓迷,七八岁在农村小河钓,上中学在鸭绿江钓,上世纪60年代来京在野塘沟渠钓,却总钓不到鱼,不知道要想钓到鱼,还必须具备广泛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当然安全意识更谈不上。实话实说,从根本上改变和提高我对垂钓活动认识的,是从订阅《中国钓鱼》开始的。自《中国钓鱼》年创刊第一期至今,我年年订阅,一期不落,每期必读,细读,受益匪浅。远的不说,就拿最近一期钓友于中海的《试解找底不准之谜》文章中谈到的“挂块橡皮找底”诸多弊端的详细分析与论断,使我从用橡皮找底的误区中走了出来,茅塞顿开!说到垂钓安全,我认为要想在这项活动中“杜绝触电事故”,单凭“两节绝缘”的鱼竿是做不到的。其一,当我们在有人管理的鱼塘垂钓时,那里除了有鱼竿能触及到的架空电线(一般为市电伏)以外,别忽略了还有供鱼塘内增氧机用的电气线路,以及供夜钓用的照明电气线路等,这些带电的电线,垂钓者的手脚有可能直接碰到而触电。其二,在全国钓友们可以到达的江河湖泊的周边,还有更高电压的线路,3千伏、10千伏等等,虽然这些线路都有一定的架设高度,手竿很难碰到,但海竿呢?不论手竿还是海竿,即使“后两节变成绝缘体”,碰到这样的高压线路,能“杜绝触电事故”吗?说到这儿,令我想起发生在几十年前的一段惊险往事。年盛夏的一个星期天,我与钓友老王骑车来到王四营,在一个大鱼塘北岸有一位正在打海竿者,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墨镜,短袖短裤拖鞋,红光满面,旁边站着一位年轻人,虽是盛夏,军绿着装毫不含糊,不远处,停着一辆红色卧车。海竿抛了几下之后,可能嫌打得太近,于是准备继续抛,正在此时,我忽然注意到在塘中央立着一根水泥电线杆,一路高压电线正由此跨过,我正在纳闷儿那上面是否带电时,海竿已经抛了过去,随着鸡蛋大的钩饵连同铅砣越过高压线的瞬间,只听“啊”的一声惨叫,抛竿人应声瘫倒在地上!“不好,触电了!”我大叫一声,扔下手中的自行车,与老王一齐冲了过去。近前一看,海竿被丢在两米开外,人呢?只见他睁着无神的双眼,从地上慢慢地坐了起来,有气无力地说:“浑—身—没—劲儿。”此情此景,让我们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紧张的气氛也缓和下来。接着,加上塘主我们4人一起把他搀扶到卧车上。这起触电事故说明,不论手竿海竿,安全意识一旦淡薄甚至完全丧失,单凭两节绝缘体是不能“杜绝触电事故”的。其三,垂钓活动难免遇到雷雨或大雾天气,垂钓过程中也难免将鱼竿弄上水,沾上水的鱼竿会变成导电体,即便有两节是绝缘的,也无济于事。总之,我认为杜绝触电事故的有效办法,是让我们所有钓友都能做到不断提高垂钓活动中的安全意识,互相提醒,互相学习,向《中国钓鱼》学习,因为这里面汇集了全国钓友的聪明智慧,取之不尽!以上如有不妥之处,请钓友批评指正。听说转发文章
会带来好运哦
中国钓鱼杂志
订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