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地方 http://baidianfeng.39.net/事件:4月初,欧洲空间局(ESA)称,北极上空出现了25年来最大面积的臭氧层空洞。《自然》杂志称年北极上空臭氧含量创下历史新低,将作为一种非凡的大气现象载入史册。随着气温逐渐升高,4月中下旬,北极臭氧空洞恢复。本期嘉宾: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陆龙骅采访人:中国气象报记者简菊芳本期观点:今年北极的臭氧空洞由超强极地涡旋造成,其作用产生的极地平流层云中的非均相化学反应释放氯原子等物质损坏臭氧层臭氧层破坏不能忽视人为因素的作用,需要全球行动减少人为破坏来保护臭氧层低温是破坏臭氧层的催化剂臭氧层位于距离地球上空10千米至50千米的大气层中,可有效阻挡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也被称为地球保护层。如果某处臭氧层中臭氧含量减少到正常值的50%以下,科学家就称之为臭氧洞。陆龙骅进一步解释,臭氧洞是有严格科学定义的,至少应具备臭氧低值在DU以下、臭氧低值区范围超过百万平方千米、臭氧低值区持续时间长(2~4个月)等条件。以南极为例,冬季(8月~10月)由于没有热能或热能很弱,气温稳定下降,上层大气变冷。此时,被称为极地涡旋的环极气流将南极大陆上空的冷气团围住形成涡旋,这个涡旋就像一个“绝缘体”可隔绝内部空气与外部大气。杨洋解释,当涡旋内气温下降到-80℃时,内部形成极地平流层云,平时不算活跃的氯原子在极地平流层云晶体表面发生非均相化学反应,释放出活性形式的氯原子,加上可见光和紫外光的推波助澜,分解出破坏臭氧的游离态氯原子,从而使该区域臭氧遭受到大幅度破坏而形成臭氧洞。同理,含溴化合物也在低温的催化下破坏臭氧层。臭氧层破坏需要有极地平流云的形成和非均相化学反应两个条件。也就是说,大气环流对臭氧洞的影响是动力性的,极地涡旋为南北极春季臭氧洞的形成提供了封闭的动力环境。首先极地涡旋要隔绝内外温度,使其内部气温保持在-80℃以下;其次就是极地平流层云上发生的非均相化学反应,释放出活性氯原子从而破坏臭氧层。此外,人类活动释放氟利昂、甲基溴等物质也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因素,引起了国际范围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