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体

要什么就买什么溺爱会让孩子成为幸福绝缘

发布时间:2022/9/26 18:52:05   

要什么就买什么?孩子跟幸福无缘

赵姐家生活富裕,全家都特别溺爱乐乐。只要孩子看上的玩具,赵姐必然会买回家,零食也是从未“断货”过,可以说是有求必应、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

有一次赵姐去拿快递,把孩子送到我家。我特意准备了水果沙拉,乐乐不吃;又拿来好多玩具给他,也不玩。一个人愁眉苦脸的在屋里转来转去,摸摸这里、碰碰那里,但好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赵姐回来后说:“哎!总感觉我们家乐乐没有别的孩子快乐,你说我们家情况又不是不好,吃、喝、玩各方面也没委屈过他,要啥没有啊!”说完打开新买的合金小汽车,谁知孩子面无表情的拿到手玩了不到5分钟就撇一边了。

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买什么,孩子就会高兴。但是这会导致孩子的追求变高,孩子反而会变得不容易满足。俗话说,“知足常乐”,不知足的孩子就会闷闷不乐,即便得到心仪的玩具,也会觉得是理所当然,从来不会感觉幸福和快乐。那么,孩子的幸福是什么?

看过这么一段话:幸福是什么?弟弟说:“幸福是妈妈给我买变形金刚”。幸福是什么?妹妹说:“幸福是妈妈给我买漂亮的芭比娃娃和裙子”。

记得有一次带大宝去广场玩,经过门口地摊儿时,孩子看上一套质地不怎么样而且体积很小的工程车玩具,便开始跟我商量:“妈妈,我玩的时候好好表现,不让你担心,然后一会儿咱们回来的时候可以给我买一套吗?”

看孩子陈述的有理有据,也没有勉强我,而且脸上浮现着大写的喜爱之情,我当即准备给他买。正在掏钱时,孩子兴奋地跳起来:“噢耶!噢耶!我太开心了”,浓浓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接到玩具后,用双手抱着一边单脚跳跃向前跑、一边哼着小曲:“挖土机我喜欢、还有吊车也喜欢,都是我的啦啦啦……”

相反,生活中有不少孩子,从小物质条件优越,不愁吃、不愁穿,当他们得到“变形金刚”、“芭比娃娃”和“裙子”时,会认为这些本来就属于他们。因为父母会给他们买所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开心的。然而,稍有不顺心倒是很敏感。

军军陪妈妈去逛街,回来时候想吃冰激凌。而妈妈只剩8元,东西较多打车需要6元,于是准备买个便宜的雪糕。可是军军偏要吃一个盒装的,标价7元,说这个自己没有吃过。妈妈委曲求全给他买了,心想:只要孩子高兴就行,剩下1元也够坐公交车。可没想到孩子一路上抱怨说后悔选这个,不好吃,应该要旁边那个草莓味的……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在《爱弥尓》一书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会让孩子对幸福麻木,不懂得珍惜得到的东西。最后,父母千方百计的给予满足,可孩子却正在酝酿新的需求——溺爱,让孩子跟幸福无缘。

溺爱会让孩子形成的性格特点

任性孩子在家里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全家围绕他一个人转,孩子就形成了“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思维定式。当有一天走入社会,看上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也会觉得就是自己的,于是就会去抢,人家不给就哭闹不止、非要不行;即便有机会刚好又买到一个一模一样的,可能孩子仍然觉得别人手里那个好。

孩子任性又执拗,认为不管得到什么东西都是不容商量的,就像父母那样无条件的满足自己,别人也应该这么做。另外,他们不会妥协,只要事情不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就不高兴、乱发脾气。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贪心这类孩子的典型特点就是:看见什么都想要,要到手之后新鲜感很快消失;遇到自己爱吃的东西就想独吞,当自己真吃不完了才肯分享给其他人。例如:买玩具时让他二选一,孩子非要两个;辛辛苦苦准备好孩子最爱吃的排骨饭,却偏要吃鸡蛋饼;洗好了樱桃端出来准备一起吃,孩子说自己一个人就能吃完,不让其他人碰……

被物质“富养”大的孩子无比贪心,他们眼里只有自己,只能感知到自己还没有得到什么、哪些东西不好,而从来不会去感恩别人的赐予或分享已经拥有的。

别用“溺爱”弥补角色的缺失

第一种情况是家长冲动的打了孩子后,为了弥补孩子的心理创伤,采取的一种补偿性措施。小李脾气暴躁,总觉得孩子很烦。一次自己玩游戏时,孩子玩的纸飞机刚好落到他手机上,挡住视线输了一局,他立马朝孩子用力甩了一耳光,孩子受了极大的委屈,哭的不停呕吐。小李后悔莫及,给孩子买了昂贵的遥控汽车。往后每次遇到类似情况,都会服从孩子的一个要求,慢慢就成为了习惯性地满足孩子。

其实,过多的物质奖励掩盖不了家长所犯的错,你用物质奖励试图给孩子“止疼”,当再次遇到同类事件,孩子会小题大做,甚至要挟家长采取弥补措施。要记住,父母的角色包括照顾孩子的内心,当孩子受到委屈时,要真诚的道歉,还要主动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发自内心的幸福。

另外一种情况是,父母平时很少陪伴孩子,想通过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表达父(母)爱。兰兰的爸爸常年在外工作,一年回家两三次,每次回来都很疼爱孩子,不管孩子想要什么都会一一成全。直到有一次,兰兰说要告诉爸爸一个秘密,而爸爸忙着打电话,兰兰开始哭喊:“爸爸根本不喜欢我,回家三天了都没认真听我说过一句话。要是这样,不如把钱直接给我、然后回去上班得了,我要什么可以自己买!”

物质的满足其他人也能做到,但是爸爸的陪伴却无人能替。因此,物质满足没有带给孩子幸福,溺爱也没有弥补父母角色的缺失,孩子真正需要的是陪伴和聊天。爸爸应该把有限的时间用来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7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