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ing拓扑量子物理的概念刚刚提出来时,我们很多人都有点懵。最开始是拓扑绝缘体:一个体绝缘态,其表面可以是金属的,而且是特定的半金属类金属态。这种表面金属态可不是表面原子重构所致,而是本征性质。这好像是很难以理解的样子。及至后来,我们慢慢明白:这是另一个“几何”空间中的构象,只是原来我们不了解而已。这个绝缘体态,其能带结构有“反常”的拓扑几何性质,与“真空”的能带结构属于不同的拓扑几何类别。如果我们相信数学,就可以从空间几何角度去看:假定从这个绝缘体内部,走向表面外的真空空间,因此我们就有了绝缘体体态内部和绝缘体外部真空两个区域。体态内部的能带结构,与外部真空的“能带”结构(ifany),可以属于同一拓扑几何类别,也可以不同。如果它们的拓扑几何类别不同,那么电子越过表面时,就必须要跨越一个拓扑类别的突变。此时,绝缘体表面处的能带一定要发生交叠和crossing,才能去完成这个拓扑类别的突变。能带crossing的地方,就不可能还有能隙了、就导电了。以上就是Ising自己理解的拓扑绝缘体图像,显得很幼稚、甚至错误,但在通俗易懂方面似乎还行^_^。不过,我们这些外行人就疑惑起来:这个表面金属是个什么东西?它多厚?多薄?多鲁棒性?从朴素物理的角度理解,这么个“世界上最薄”的表面“金属层”,能够承载什么功能?能输运多大电流?如果说它没有电阻,那流过它的电流密度怎么定义?光照一照、锤子敲一敲行不行?很快就有人实验发现,要“孤立”出来这个表面态加以应用,很不容易!或者实际上很难做到!也就是说,想让“命薄如纸”的表面态来承载人类对能源、信息和文明生活的需求,估计不成!至少不易!图1.节线半金属的简单图像。J.Heetal,Type-IInodallinesemimetal,NewJ.Phys.20,(),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