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绝缘体 >> 绝缘体市场 >> 怎样的牛人才能成为复旦Top5复旦学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作者:彭德倩
“学术之星”在复旦大学是对于应届毕业生的最高荣誉。今年进行到第十一次。对于这所名校来说,获得“学术之星”称号的学子特点,也同时勾勒出学校学术人才培养的方向。
知名漫画《花样男子》里,将条件优厚引人追逐的四位学生称作“F4”。日前,复旦大学在中科院院士主持的多轮答辩上,从31位候选人中,评出了“学术之星”特等奖5人,年的“F5”: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黄振乾、管理学院李婷、物理学系邓雨君、公共卫生学院刘聪、脑科学研究院李朝阳。
来看看,怎样的牛人可以成为复旦“F5”?
F1李婷:学位课绩点3.
李婷是来自管理学院级统计系的博士生。
李婷始终认为,对于统计的科学研究,基础知识的储备非常重要。在年9月进入到管理学院的硕博连读项目后,她努力学习专业课程,在学习中反复思考、反复讨论和反复琢磨取,这种对思考的享受和热爱让她与科研结下了不解之缘,最终也取得学位课绩点3.的成绩。
进入博士阶段,在导师朱仲义教授的指导下,李婷很快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主要对函数型数据、高维数据和分位数回归进行理论研究。那个时候的她对未来充满期待,希望自己能够多读好论文,努力做一流的研究,勇于去挑战难题,并能将自己的理论研究应用于实际问题。为了锻炼自己的学术思维,她将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整理和完善,写成了英文文章,发表在了国内A类期刊上。这样的经历,让她对学术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拉开了统计研究的序幕。
博一期间,通过阅读文献,李婷的第一个课题是有关广义部分函数型线性模型的估计和假设检验,这个时候她也真切地体会到读文献和自己动手做“真的是两件事情”。短短的几行公式,她可能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去梳理、推导、证明其理论性质。大概有五六个月的时间,她每天做的事情只有两件:读文献,写证明。她每天都对着草稿纸和文献焦头烂额,在求证、推翻,再次求证,再被推翻的循环当中。过程枯燥且磨炼心性,但是她坚持下来了,克服了这个难题。“那一刻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欣喜,所有的愁苦和辗转反侧都是值得的。”耗时一年,完成了70页的论文,并被国际A类期刊接收。这也增添了她继续统计研究的信心。
去年暑假,李婷访问香港中文大学统计系,尝试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将函数型数据分析和亚组分析以及聚类回归相结合,并继续用于阿兹海默症数据分析。对于学术边界由点及面的扩展,对于新方向的探索,都让她感受到了科研无穷的魅力。这一次,有了此前的积累,遇到困难时她见招拆招,完成了40页的论文,并已投稿至国际A类期刊。
F2黄振乾:创建了非洲土地改革的数据库
为什么要研究非洲国家?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黄振乾回答:一是因为来自贫困山区,如果没有国家和学校资助,今天就无法站在这个舞台上,非洲国家也需要外部帮助,研究非洲对他而言是一种社会科学的学术关怀;二是中国发展经验如何帮助非洲国家也是我们“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议题;三是非洲国家的很多现象(如国家建设与发展、战争与和平)是当代社会科学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最后,国内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界对非洲的科学研究还不够充分,发展空间很大。
黄振乾四年前义无反顾选择非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一想法也得到导师唐世平教授的大力支持。他完成的博士论文《历史遗产、国家能力与产权制度:非洲土地改革的政治学》成为了国内第一部系统分析非洲土地改革与国家建设问题的研究。他的博士论文试图回答一个重要问题:二战后独立的非洲国家经历大规模土地改革运动,为何有的国家能成功,有的国家以失败告终?黄振乾尝试构建一个新的基于国家能力的土地改革理论来系统回答上述问题。
为了完成博士论文,他历时三年,创建了非洲土地改革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涵盖了所有非洲国家独立至今次土地改革事件。他的博士论文结合了定量和定性方法,广泛借鉴不同学科理论知识。论文最终稿超过28万字,包含图表共94张。
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年国内所有政治学和国际关系专业的博士毕业生中,唯一一位以第一作者在上述两个领域的权威刊物《政治学研究》和《世界经济与政治》上发表研究论文的毕业生。这两篇文章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反响,分别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转载。
F3李朝阳:论文被《自然》评为年度十佳杰出论文
入学以来,脑科学研究院级博士生李朝阳共参与发表SCI论文5篇,已发表的论文总影响因子为75.87。亨廷顿病是他的主攻方向。
亨廷顿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它与阿尔兹海默氏症(俗称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属于同一类疾病。此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目前尚无根本性的治疗手段,属于不治之症。而仅有的几个症状改善型药物,在一定时间后也会因为产生抵抗性而失去效果。除了给药困难、给病人造成巨大痛苦外,花费也十分昂贵,需要百万美元,一般人难以承但。能找到可以通过口服而且价格低廉的小分子化合物诱导疾病蛋白降解是此领域内的一个热点的研究方向,但却一直没有取得突破。
李朝阳所在团队在这一研究方向上耕耘了很多年,后来他们将目光聚焦到了细胞自噬,它是细胞内的一种垃圾清理系统,能够消除细胞内具有毒性的变异蛋白等垃圾物质,但是其缺乏对降解物质的选择性。如果能够驾驭自噬用来特异性降解特定的致病蛋白,对于疾病治疗来说非常具有前景。针对这一猜想,他们筛选到了4种可以绑定变异亨廷顿蛋白的小分子化合物,也可以称之为“小分子胶水”。它们能够选择性得吞噬致病蛋白,将这个疾病元凶消灭掉。这为亨廷顿病患者通过口服或者注射药物来治疗疾病提供了可能。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提出了“自噬小体绑定化合物”这一原创性的药物研发模式,运用这一模式,可以应用到其他30多种相似疾病的研发中去,为这些不治之症带来希望。
年10月30日,这项研究成果以长文的形式发表于《自然》(Nature)主刊,李朝阳是本文排名第一的共同第一作者。这篇论文还被《自然》评选为年度十佳杰出论文。
F4邓雨君:“二维世界奇遇记”
物理学系级博士生邓雨君将自己在复旦的学术生涯描述为“二维世界奇遇记”。
邓雨君所在的研究领域被称为“二维材料”,主要研究一些薄到只有几个原子层的新材料。二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早在年,英国教师EdwinAbbott就写了一本小说,叫《平面国》,讲述了一个二维世界里的故事。而对于物理学家来说,直到年后的年,才第一次在三维世界中找到第一个二维材料,就是石墨烯。二维材料是科研人员们研究二维世界的最好的平台。
未来二维材料还会有什么新的突破?邓雨君的研究方向就是去探索二维世界里的新材料和新物理。
为了向这个目标靠近,邓雨君和同事们一起发展了一种新的解理技术。传统的胶带解理方法是领域内常用的获得二维材料的方式,但它效率低,适用材料有限。他们发展了一种氧化铝辅助的解理方法,该方法的制备效率高,获得的晶体面积大,适用于多种层状材料,大大拓宽了可解理的二维材料种类。在新技术的帮助下,他们发现了首个室温下的铁磁二维金属,这为研究二维巡游磁性相关的物理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体系。他们进一步通过调控的手段,在这种材料中获得了高于室温的铁磁转变温度,这对未来基于这种材料研发自旋电子学器件十分重要。
也是在这一技术的辅助下,最近他们在一种新发现的二维材料里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简单来说,这一种材料的薄层,其电阻和这小片材料的尺寸没有关系,竟然只和宇宙的常数有关。”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在单一器件里同时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量子霍尔效应,为进一步基于本征磁性拓扑绝缘体探索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以及相关的新物理和实现拓扑量子计算提供了可能。
F5刘聪:担任12本SCI期刊的学术审稿人
刘聪是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级直博生,主攻环境流行病学研究,师从阚海东教授。
在复旦的十年时光,他经历了从本科入学时对于医学和公共卫生专业的迷茫,到进入课题组实习决定未来的几年投身科研工作;从研究生一年级发表第一篇SCI论文、到毕业论文发表于医学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从学术之星,到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十年的经历不仅见证了学历的增长,更让他逐渐确立了人生的方向。
刘聪和所在课题组的成员们发现,短期暴露于颗粒物,可以在全球水平显著升高居民的死亡率,并且在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空气质量指南浓度限值之下,颗粒物仍存在显著的健康危害。因此他们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公共卫生和政策意义。三年多的时间,课题组通过国际合作收集了覆盖全球6大洲、24个国家的个城市的大数据。最终,研究成果发表于医学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被该杂志评为年度最佳论文,这也是当年12篇获奖论文中唯一的一篇中国学者的研究。文章发表之后,受到了学术界和媒体的诸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