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绝缘体 >> 绝缘体介绍 >> 衣物洗后缩水,起毛起球,看这些后你就明白
当每次洗完衣服,晾干之后,有些衣服就会干皱皱而且还缩水,还有些衣物会起毛球?你知道吗?
衣服的缩水现象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例如,当做衣服时选用的衬布或缝线缩水率较大时,做成的衣服经水洗后就会导致面部起皱、变形;而如果面部缩水率过大,则会导致衣服因缩水而变小。
衣服缩水的原因有多种,关键在于织物纤维的结构和性质。例如羊毛织物较易缩水,而且缩水后很难再复原,这是由于羊毛纤维的鳞片间相对运动时,正向和逆向摩擦系数不同所导致的。所以,羊毛织物可选用干洗法作洗涤处理,平时应勤晒、勤拍。如要水洗的话,则应选用有防缩水作用的丝毛洗涤剂或羊毛织物专用洗涤剂。棉布、人造棉布的缩水,则与其本身植物纤维的亲水性有关。这些纤维分子的排列较为松散,分子间空隙较大,水分子易钻入。所以一旦浸入水中,纤维会从经向(垂直于纤维的方向)上发生膨胀,即纤维会变粗但其长度反而缩短。所以,这类织物浸洗时会变厚变硬,干燥后则会明显发生收缩现象。这是棉布和人造棉布缩水率大于化纤布的主要原因。
衣服缩水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在织物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织物在纺丝、织布、印染等过程中,其纤维、纱线要受到一系列的机械拉伸和压展作用,从而产生变形。这些变形在干燥状态时还是较为稳定的,可是在洗涤过程中,纤维和纱线受到湿、热的作用,变形部分就会急速复原,于是就产生了织物织物纤维的种类不同,其缩水程度也不一样。通常,人造的缩水现象。
纤维的缩水性最大,如黏胶纤维(人造棉)缩水率可达10%棉、麻织物通常为3%~5%,而涤纶、丙纶织物的缩水率仅为0.5%~1%。由此可见,合成纤维的缩水性要比亲水性纤维织物小得多。
在林林总总的纺织品中,合成纤维织物及含有合成纤维的混纺织物,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合成纤维有不少优点,例如牢固耐用、不易褪色、缩水性极小、挺括且易定型等。但有些合成纤维织物穿着和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起毛、起球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合成纤维是用化学原料通过人工吹丝而纺织出来的。这种人工制作的丝状纤维表面十分平直、光滑,纤维丝的横截面也是呈十分光滑的圆形。将这种纤维纺成纱线后,纱线中纤维之间的抱合力是比较差的用这种纱线织成的织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反复地被搓洗、摩擦,造成纤维不断地被弯曲、拉伸,于是,纤维之间就产生了相对的滑动和位移,结果使一些纤维毛头露出织物的表面,造成了织物表面的起毛现象。这些毛头露出织物表面后,同样十分牢固、耐磨而不易脱落这就使一些与其相邻近的毛头受摩擦的作用扭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个细小松软的绒球。
同时,化纤织物受摩擦时还会产生静电,在静电作用下空气中的尘埃和织物上的浮尘杂灰会吸附到小绒球上。于是小球会变脏、变大、变结实,形成了一个个解不开的死疙瘩。在混纺织物中,合成纤维与动植物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同样也较弱,所以它同样也会发生起毛、起球现象。
为了防止织物产生上述情况,有不少纺织品在生产线上采取了一些相应的工艺措施,例如采用树脂整理和加热定型处理等方法,使织物的纤维之间相对固定、不易滑动。经这样处理过的织物就不易、甚至不会产生起毛、起球现象了。
在干燥的季节里,脱下腈纶之类的毛线衣裤时,常能听见“嚓嚓嚓”的轻微响声,如果此时是在黑暗处,则还能清晰地看到在衣服表面闪烁着一个个火花。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合成纤维是一种良好的绝缘体,并且吸湿性很小由它制成的衣裤穿在身上,织物会随着身体运动而产生相互之间的摩擦。摩擦会使一种物体失去电子而带上正电荷,同时使另一种物体得到电子而带上负电荷。由于产生的电荷在化纤衣服上难以流动,就形成了所谓的静电。当其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放电现象,即发出响声并产生电火花其实这种放电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例如,当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长发时,同样会发出“嚓嚓”的响声,这是因为塑料梳子也是不易导电的物体,所以在摩擦中也会产生静电及放电现象。
腈纶、涤纶等合成纤维织物在放电时,其电压可高达几万伏。这样高的电压对人体会不会产生伤害呢?不会!因为它的电量极微小,通常每平方米织物上只有十几个微库仑的电荷密度,所以放电时人体往往感觉不到。而据一些医疗专家的研究,这类静电的放电现象,还有助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神经痛等疾病呢!
那么纯棉织物为何不会产生类似的闪火花现象呢?这是因为纯棉织物有较好的吸湿性,绝缘性不是太好,所以就无法积累正或负的电荷。静电无法形成,当然就不会有放电现象了。同样,在较潮湿的环境中,腈纶毛衣及人的头发也会有一定的导电性,所以在潮湿的气候下脱衣服、梳头时,就不易产生闪火花的现象了。
掌握了这些知识后,你是不是就能自己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