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绝缘体 >> 绝缘体发展 >> 中国九章量子电脑问世
“九章”继“悬铃木”之后超越问世:
年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成功构建76个光子(Photons)的量子计算机(QuantumComputer,或称量子电脑,以下皆简称Q/C)原型“九章,藉由汉朝时期数学书籍之名”,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超越性(QuantumSupremacy,或称量子霸权)的国家。
由科技大学潘建伟(维也纳大学博士、中科院数学物理院士、中科技大常务副校长)和陆朝阳(剑桥大学物理博士、中科技大学教授、专长多光子纠缠)带领的团队历时20余年的努力而有成。
在面对“高斯玻色采样,GaussianBoseSampling”算法时只需要秒就能迅速解决,较之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级电脑要快万亿倍,若根据等效换算,比美国Google在年推出的53个超导Qubits(量子位元)Q/C“悬铃木,Sycamore”还要快亿倍,弥补了悬铃木依赖样本数量技术的漏洞,Google需要在-C的条件下让超导线圈产生量子Qubits,而九章所实现的Q/C实验,大部分的过程都只需要在常温下进行,可以说在一些方面超越了悬铃木,在量子领域一时超越先导于国际。
高斯玻色采样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取样计算,也是国际上公认可以用作衡量Q/C能力的推算法,因为Q/C的计算难度呈指数型增长,因此一旦要采样的数据过多时,就很容易逾越超级计算机的能力上限,惟利用高斯玻色采样法测算Q/C能力则大为容易。
Q/C的许多运用方向:
Q/C的优越计算能力不仅仅是用来计算数学问题,根据其原理,通过特定的计算法,能够对许多关系国家乃至人类发展的问题呈现指数型加速,举例如下:
*天气预报:利用Q/C在同一时间内对所有信息进行分析且得出结果,就可知道天气变化的精确走向,Q/C可以帮助建立更优良的气象模型,及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如何影响环境,以确定能采取哪些措施去预防灾害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
*药物研制:Q/C能够描绘出万亿计数的分子组成,并自动选择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极大的提高发明新型药物的速度,并且能够更个性化对药物进行分析。
*交通调度:Q/C可以根据现有的交通状况预测下一时刻及未来的状况,完成深度分析,进行交通调度。如果计划公路旅行,期间要在10个不同的地方停留,一般电脑需要单独计算所有可能路线的距离,才能筛选出最佳路线,而Q/C可以多线叠加,因之能够不同时的计算所有路线的里程。
*保密通讯:因为量子不可克隆(复制,Clone)的原理,用户所在网络上关于搜索、支付等私密讯息都不会获得保存备份,若Q/C在市场上真的普及之后,就是为用户送上一个阅后即焚、搜后即删、传后即灭的完美保密通信。
*农业发展:可以研究光合作用的究竟,那么太阳能的利用可以从现有的10%提高到20~30%,使农业呈跳跃式成长。
*军事应用:相较普通电脑或人类,Q/C可以更高效且快速的筛选大量数据,并在可用的相关信息内,做进一步数据分析,去掉哪些用途细微的信息,加强主导信息的延展分析,而且具有不可克隆的自身优越,也可以在卫星通讯上有一个良好的军事机密保障。
其他如大数据分析、材料设计、人工智慧、化学方程式模拟、投资组合平衡优化、风险性分析、密码破解或无人驾驶汽车传感器处理的速度…等,各方向都可能利用量子技术,使反应更加快、性能更优越,应用范围更扩大、精确度更提高乃至起到突破性作用,创造极大的经济价值,Q/C是下一个科技的拐点(InflectionPoint,反曲点),其研究被认为是当今世界科技最前线的话语,是所有国家竞争挤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最前沿,目前仅有美、中在此领域获得某些破解,Q/C还处于萌芽期而已,尚有艰难万里程待跋涉前行。
量子通讯实验卫星“墨子号”:
发表于《自然》期刊年6月15日的一篇论文《基于纠缠的公里安全量子加密》,受到杂志评审人员的赞赏,作者之一为潘建伟(九章Q/C首席学者)及其团队,其他作者包括ArturEkert(牛津大学量子物理及密码学教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上技所博士、中科院士、专长光电技术和系统)团队、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等相关团队。这是关于两个相距遥远的地面站之间,成功实现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即使卫星被他方控制的情况下,通过物理原理,依然能实现安全量子通讯的见证报道。
年8月16日,迄今世界惟一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取名自中国古代科学家墨子,他最早提出了光线沿直线进行的观点,且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他还提出某种意义的粒子论)”升空,其目的在避免长距离传输的信息泄漏,达成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讯。年1月在自由空间信道,中国和奥地利两地相距公里,利用墨子号实现了洲际量子密钥(加密和解密的钥匙)分发,但如果卫星被他方窃持时,就存在信息泄漏的风险。为了量子长距通讯保密技术的再突破,试验时研究人员在中国两个站点相距长达公里,若以地面中继器或量子纠缠的方法施作,将有光子耗损过快使卫星遭致他方控制的危险;或效率低、错误率高、不足以支持量子密钥分发的结果,都不可行,取代的方法是设立接受量子信号望远镜,当墨子号经过站台时,于两个站台的望远镜就建立光链路,以每秒2对量子的速度,在2个站台之间建立量子纠缠,进而成功的产生密钥,在技术上还可以将量子卫星和地面接收系统小型化,以减少重量与空间的负荷。
Q/C是什么?
作者对Q/C只是一个略识皮毛的门外汉,但由于它已成为高新科技的显学,且世界上真正知道的专家也不多,这些研发较偏向于IBM、Google、Intel、Microsoft得Qubits量子框架,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构建的九章则较着重在Photons量子格局。本文中的一些用语,如量子重叠、量子纠缠…在张教授的经典演说中都有所解释。
任何科技的领域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早在年时,潘建伟、陆朝阳的团队首次构建出世界第一台单光子Q/C,而到了年才实现了输入20个光子,探测14个光子的量子计算,那个时候国际上还在做3到4个光子的探测。在关于九章的实验论文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之后,各国学者纷纷进行评价,麻省理工学院教授DirkEnglund(史丹福大学应用物理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专长在半导体和光学系统的量子技术)称赞:这是划时代的成果,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潘建伟表达了九章面临的难度,需保证光子源只能一次放出一个光子,而且让每一个光子都必须相同,同时精度要在10的负9次方以内,这等于在公里远的距离进行传输,所产生的误差不能超过一根发丝的直径,可以想见实现76个光子的九章Q/C原型该有多艰困。
漫谈量子论与电脑的关联:
量子力学(QuantumMechanics,或称量子论,以下皆简称Q/M),对一般人类来说,仍然是一个大黑箱,目前Q/M很多的诠释,都是对黑箱所呈现出来的规律做一些“说得通”的诠释,所以说每一种Q/M的诠释都有各自的缺陷。量子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年他在研究“黑体辐射”时,提出一个假说:能量的传输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他将这一份一份的能量称为“能量子,EnergyQuantum”,也被人们称为量子。在经典物理学中,一直认为能量的传输是连续的,不存在最小单位,由于普朗克的假说太过叛逆,颠覆了整个物理学,所以在此后的10几年,普朗克一直试图寻找各种方法来解释辐射能量的不连续现象,但最终无法完美论证。年爱因斯坦在普朗克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光的传播是一份一份的,并给出了极充分的数学演算,证明了所谓的光量子(Quantumoflight)。在此之前,光作为一种波,已广为人们所接受,而在新的理论面前,光的波动说与粒子说论争,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结论落下帷幕,而后人们发现不仅是光和能量存在这种量子性,包括电子等其它微粒子也存在这种量子性。
Q/M到底有什么功用呢?其实人们每天都离不开的电脑或手机,其出现就要拜Q/M之赐,正是受益于Q/M基础研究的领域获得突破,史丹福大学的研究学者EugeneWigner和他的学生才能在年发现半导体的性质━可同时作为导体和绝缘体而存在,在晶体管上加电压能够实现“门”的开关功能,从而控制管中电流的导通或阻断,利用这个原理,便能做成信息编码,用来编写一种1或0的语言来操作它们,可以说整个半导体产业,基本都是从Q/M基础上才获得构建的,展望未来,如果通用Q/C可以研发到广泛的应用时,那么整个社会和人类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