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口碑怎么样 http://www.csjkc.com/yydt/m/515.html泰州实验学校的小选手正在老师指导下调试机器人。王江俊摄近日,第十六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决赛在内蒙古科技大学落幕。我市共有4名教师、26名学生经层层选拔获得参赛资格,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师生围绕信息技术科技创新上演了一场巅峰对决。本次决赛分为教师竞赛项目和学生竞赛项目。我市选手分别参加了微课评优、教育活动实践评优和智能资源采集、互动编程、智能极速车等赛项的比赛。最终,首次组队参赛的泰州师生代表队便实现“开门红”,有2名教师获一等奖,2名教师获二等奖,4名学生获一等奖,8名学生获二等奖,另有8名学生获三等奖,展现了各自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一招教你轻松建立文件夹“把鼠标移到空白处,右击鼠标,在弹出的菜单里选择新建,在右边的选项中,选择第一个文件夹……”3分钟的微课视频中,泰州市康和实验小学的教师钱登强一边操作,一边讲述在电脑上新建文件夹的操作要领。在刚刚结束的决赛中,钱登强的微课《建立自己的文件夹》获NOC活动微课评优赛项小学组一等奖。“在日常教学中,我观察发现学生经常性会遗忘建文件夹这个知识点,利用微课媒体,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步骤演示得一清二楚,非常适合学生碎片化的学习。”钱登强介绍说,这节课主要面向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鼠标的基本操作,有一定的窗口操作基础,文件夹的建立学习,可以培养他们文件分类的意识和习惯,提高信息素养。钱登强表示,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在微课中还增加了通过菜单栏和任务选项来建立文件夹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探索其他方法并交流互动。编程组装机器人要求高组装机器人、编写程序、测试跑道、修改程序……在智能资源采集的跑道前,来自泰州实验学校的殷灏瑞像往常培训一样,有条不紊地与搭档常宇辰分工完成组装、调试、修改程序等任务。根据比赛规则,机器人在规定的轨道上走完全程四趟,并每次投掷2个能量球,根据能量球投掷的准度和比赛的时长综合得出成绩。“轨道太新,有折痕,调试和正式比赛时光线明暗不一样,很多微小的因素都会对机器人产生影响。现场比赛最好的成绩是1分30秒,但平时训练时我们只要1分20秒左右。”殷灏瑞说,“在比赛的中途,机器人有一个转弯幅度过大,跑偏轨道,还好它绕了一圈又感应到白色的轨道线,继续完成了比赛,当时心都悬了起来。最后得分分,这次我们获得了小学组一等奖,我们对成绩还是比较满意的。”指导老师李明华说:“组装机器人投球很有技巧,这次比赛的规则对他们的要求是蛮高的,现场编程序,而且只有一次调试的机会,这意味着在程序编写时必须没有失误,一点小偏差都会导致机器人完不成比赛。”据了解,目前殷灏瑞跟他的搭档正全力以赴加强训练,不断调试,为接下来的年世界机器人大赛北京精英赛做准备。分辨导体绝缘体有妙招“导体”“绝缘体”“绝缘体”……在组建完成的导体和绝缘体检验器上,泰州市海军小学的陈天尧、孙墨涵依次放上铅笔芯、塑料尺、橡皮等物品,旁边的电脑里便会传出“导体”、“绝缘体”的声音。展示最后,陈天尧和搭档孙墨涵手拉着手,一人握住传感器正极,一人握住传感器负极。这时电脑里传来一声“导体”,两位小选手开心地笑起来,实验成功了。“在实验课上我们用小灯泡、电线和电池,组合成一个检验器分辨导体和绝缘体,但是当检测的对象是人体、大地、盐水等导体时,因为通过的电流较小,灯泡是不亮的,从而造成检验数据不准确,导致实验失败。”孙墨涵告诉记者,后来在互动编程项目器材里,发现其中阻性传感器可测量物体的电阻,当显示数值为时物体为绝缘体,当显示数值小于时物体为导体,于是产生了一个利用编程来分辨导体和绝缘体的想法。随后,陈天尧和孙墨涵先后选取多种智能电子硬件,设计作品结构及智能电子硬件的安装位置,绘制设计草图,构建结构,安装智能电子硬件,利用图形化软件编制检验程序,多次调整磨合才有了最后的成品,获得此次大赛互动编程赛项一等奖(小学组)。指导老师韩夏说:“除导体和绝缘体,还存在超导体和半导体等物体。但这超出小学生的认知范围,为避免知识面扩大,规定有电流通过的划为导体,没有电流通过的为绝缘体。”“想不到小学生有如此的创新意识,泰州小选手的实力不凡!”现场评委忍不住赞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