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罗一周《物理大事件》82
这周课堂内,我们学到了哪些呢?
这周世界内,物理发生了哪些呢?
从课内走向课外,欢迎走进《物理大事件》1课内物理
西大附中初二物理进行时:
大气压强
阶段性考试
西大附中初三物理进行时:
中考第一轮复习
2课外物理
科学家实现声二阶拓扑绝缘体
日前,南京大学教授卢明辉、陈延峰团队与苏州大学教授蒋建华团队合作,在声子晶体中发现二阶拓扑相和多维拓扑相变,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物理》。
研究人员在空气声系统中首次观测到不同空间维度的拓扑相变,并利用多维度的拓扑相和拓扑相变实现了二阶拓扑绝缘体,揭示了高阶拓扑相形成的新机制。
“口径如地球直径”的望远镜观测到了黑洞
科技日报讯(侯树文记者王春)“如果一个物体足够重、足够小,引力会超过任何其他力,物质会一直塌缩,形成黑洞!此时即使光子也无法逃脱它的引力束缚。”这是广义相对论下对黑洞的解释。一直以来,如何运用高分辨率的望远镜观测到黑洞是天文学家思考的科学问题。3月22日,记者从上海科技馆举行的“黑洞——时空弯曲的神秘漩涡”主题讲座上获悉,近期被称为“黑洞视界”、运用干涉技术的毫米波望远镜首次获得了黑洞的图像。该观测成果的相关消息将于4月10日对外公布。
疯狂纠错82重难点题型、易错题
有错马上纠,孺子可教矣
初二天地
1高压锅
初二的疯狂学子们最近学习了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是不是觉得soeasy呢?今天来自银翔校区的王晓艺老师想为大家分享一道有关高压锅的习题,欢迎大家前来打卡学习!
不知道疯狂学子们的卡会是以下哪种卡呢?
滴!学生卡!or滴!智商不足,请及时充值!
遇到第二种情况,余额充值方式为做到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复习,不懂多问!你是不是也觉得疯狂物理君说得很对呢!
观看视频:疯狂一点通——《高压锅习题讲解》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
欢迎点赞分享
疯狂教研
师说师道
82
●●●●
记录课堂那些快乐
分享教学那些心得
一点一滴努力,满仓满谷收成---参加重庆市初中物理优质课大赛有感年3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由重庆市教科院主办的初中物理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决赛,这次比赛分为两个场地(万州中学和永川中学)举行,很荣幸获得了一等奖。这份荣誉的背后凝聚了主办方的辛勤组织和学校对我的大力支持,饱含了学校物理组赛课团队的无私付出!情不自禁想起胡适先生的那句:一点一滴努力,满仓满谷收成。
一、磨刀不误砍柴功,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在万州赛区的选手分到的选题是沪科版教材的第十八章《电能从哪里来》中的三节内容,这三节内容对于赛课来说都比较难处理,可参考的资料非常少,我根据我自己上课的风格以及平时积累的一些素材,跟备课组的老师们商量后,就决定选择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1月19号选课题时也比较顺利选到了这个课题,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就进入紧张的筹备阶段,因为1月底我要回江西老家过年,加上过年期间快递和商家休息无法送货,因此无法准备实验器材,必须在1个星期内完成几乎所有的实验器材的准备工作,这个难度相当大。
我用了4天时间来研读教材、教参、考纲,并去西南大学图书馆查阅各种相关资料收集素材,最后根据教材的安排设计了一个大致方案:由自制演示器材发电引出磁生电,学生实验探究,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再从学生实验中发现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因素,介绍法拉第和电磁感应的生活应用,创新实验结尾。后经多次修改,最终从一个玩具赛车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再从磁体和线圈相对运动产生电流的现象入手引出磁生电,让给学生体验到产生电流的条件有:闭合电路和运动。再由学生独立完成什么样的运动可以产生电流的学生实验,让学生将实验的过程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并将运动画在图中,将图纸分类贴在黑板上,小组讨论总结出这些运动的特点,教师用自制教具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才能产生电流,从而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电磁感应现象。再从刚才学生现象中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左右偏转,说明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在变化,于是由学生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播放介绍法拉第的视频,鼓励同学们学习科学家精神,不断思考创新、努力实践。介绍电磁感应的生活应用,学生上台体验自行车发电、播放发电地砖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最后利用无线充电器让二极管发光激发学生课后继续研究。
二、一波三折集众智,巧妙突破重难点
这次课程要想出彩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唐志海、喻定钧、杨峻一、李杨、周佳等老师们陪着我一起研究课题、制作实验器材、探究教学设计、几易其稿,多次磨课,认真打磨每一个细节,推敲每一个教学步骤,最终使得重难点得以巧妙突破。
1.引入实验力求创新
我想设计一个小活动利用线圈和磁铁发电,尝试了很多种方案都失败了,偶然发现一种小电机里面的线圈很特殊,用强磁铁快速运动过去可以让二极管发光,我就想到了用孩子们玩的四驱赛车轨道来实现发电,将强磁铁固定在赛车上面,将加了铁块的线圈用热熔胶固定在轨道上方,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从10多种发光二极管中我找到了一种效果相对明显的二极管,将其固定在画的小树上面,就这样演示的实验基本固定了,后期就是不断改进美化了。
2.学生实验效果力求明显
本节课设计了学生的体验实验和探究实验,为了能够让学生找到磁生电的初步条件,我总共拆了10个废旧的小电机,取出了20个线圈给学生分组实验。然后是学生的分组探究实验,这个是整个备课过程中非常纠结的,教材上面设计的方案是用导体棒来完成实验,但是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角度非常小,效果很不明显,唐志海老师、杨峻一和喻定钧老师我们几个讨论了很多次,也请教了经验丰富的退休实验老师吴老师,我们用了不同的导线来实验,效果都不好,就想着加强磁性,我们采用了3块磁铁并排在一起,然后增大导体棒切割的有效长度,进而增大产生的感应电流,但是最后发现这样的效果也是非常不明显的。于是通过指导学生分组实验,然后每一组指导学生细心的去观察指针的微小偏转,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分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但是这样操作由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效果不是很明显,经过了多次调整之后在赛课前5天最终定下来的方案还是改成了用线圈来操作,通过多次实验用漆包线绕城35圈的线圈,使得我们能够看到切割运动的时候指针发生明显的偏转,又能够看到不切割运动的时候,指针偏转幅度较小,能够让学生明显区分出来这两类不同的实验效果的运动,通过所有小组呈现在黑板上的运动图像,更好区分出能够产生感应电流的运动,然后在教师演示实验的时候,采用导体棒来切割自制的特大u型磁铁,通过加有微小电流放大器的灵敏电流计来显示增大偏转角度,并且用激光来模拟u形磁铁的磁感线分布,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得到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课程结尾力求有启发
想通过与引入的对比实验,通过感生让轨道上面的二极管发光,所以用了最近推出的无线充电器,给学生留有很大的空间,启发学生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式不止今天所学的动生,还有感生,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站得更高,将课堂学习衍生到课外。
三、百尺竿头更进步,教学反思进行时
教育永远是进行时,任何一次赛事也都是一次自我迭代,帮助自己遇到更好的自己。整个参赛过程很波折,但是有组内兄弟姐妹的帮助,顺利了得攻克了一个个难题。为了在决赛中有一个完美的课堂,决赛的前一天,凌晨各位老师还在为课程中的一句连接语进行激烈讨论。虽然正式赛课时,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学生思考回答都跟我的预期相差很大,但是因为我对内容非常熟悉,比较顺利的应对了这些突发问题。只是留下了一点小遗憾:如果时间上能够再控制90秒,有学生的总结感悟就更好了。
????比赛已经结束,但自我成长的步伐不能停息,在大赛中从其他老师的课堂上也汲取了智慧和动力。在未来的教学中,如何以精益求精的心态对待日常的每一次课?如何真正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去探究物理之美?如何真正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艺术化融入,促成学生全面发展?这些都将是永远探究的课题。
PS.总结一周教学,每周末更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