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绝缘体 >> 绝缘体资源 >> 高考热点重点难点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参考
1.
B
由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可知W所在主族可能为第ⅢA族或第ⅥA族元素,又因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且均不与W同族,故W一定不是第ⅢA族元素,即W一定是第ⅥA族元素,进一步结合已知可推知W、X、Y、Z依次为O、Mg、Al、Si,据此答题。
A.O原子有两层,Mg、Al、Si均有三层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Mg>Al>Si>O,即XYZW,A错误;
B.化合物XW即MgO为离子化合物,其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B正确;
C.Y单质为铝单质,铝属于导体,导电性很强,Z单质为硅,为半导体,半导体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故Y单质的导电性能强于Z单质的,C错误;
D.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硅酸,硅酸酸性弱于碳酸,D错误;
故选B。
2.
D
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和X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也是Y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分析知,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W和X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体,则推知W和X为非金属元素,所以可判断W为H元素,X为N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5=6,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2=3,则Y为Al元素,Z为S元素,据此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分析解答。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为H元素,X为N元素,Y为Al元素,Z为S元素,则
A.电子层数越多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弱,则原子半径:Y(Al)>Z(S)>X(N)>W(H),A错误;
B.W为H元素,X为N元素,两者可形成NH3和N2H4,B错误;
C.Y为Al元素,其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可与强酸、强碱反应,C错误;
D.W、X和Z可形成(NH4)2S、NH4HS,两者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D正确。
故选D。
3.
B
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K层的一半,则Z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1,即为Na,W与X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的18电子的分子,则形成的化合物为N2H4,所以W为H,X为N,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则Y为O。据此分析解答。
由分析可知,W为H,X为N,Y为O,Z为Na。
A.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小,半径越大,即离子半径大小为:N3->O2->Na+,即简单离子半径为:X>Y>Z,故A错误;
B.W为H,Y为O,能形成H2O2,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故B正确;
C.X的最简单氢化物为氨气,Y的最简单氢化物为水,水的沸点高于氨气,即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为Y>X,故C错误;
D.由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有硝酸,硝酸铵,氨水等,硝酸,硝酸铵显酸性,氨水显碱性,故由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故D错误;
故选B。
4.
D
根据W是有机分子的骨架元素,知W为C元素:由图可如,Y形成1个双键,则其最外层有6个电子,结合原子序数关系知,Y为O元素,则X为N元素;Z形成1个单键,则Z为F元素;M的成键总数为6,则M为S元素。以此解答。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Z为F元素,无正化合价,故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为C元素,Y为O元素。C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未成对电子数为2,O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未成对电子数也为2,故B错误;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为N元素,该阴离子中N形成2个单键,有2对孤对电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C错误: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为N元素,最简单氢化物NH3,NH3的水溶液星碱性;M为S元素,最简单氢化物H2S,H2S的水溶液呈酸性,故水溶液的pH:NH3H2S,故D正确;
故答案:D。
5.
C
p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周期数的三倍,则p为O元素,Y为O2;常温下Z是深红棕色的液体,则Z应为Br2,q为Br元素;W是上述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的常见化合物,常温下呈液态,法拉第称其为“氢的重碳化合物”,m的原子序数小于n,所以m为H元素,n为C元素,W为C6H6,X为H2;
A.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Br>C>O>H,即qnpm,A错误;
B.甲烷为C、H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但甲烷中不存在非极性共价键,B错误;
C.苯中含碳量较高,在氧气中燃烧有明亮并带有浓烟的火焰,C正确;
D.苯和液溴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可以生成溴苯,溴苯的密度比水大,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6.
B
由题干信息可知,X、Y、Z、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互不相邻,X、Z同主族,故XZ分别在第一周期和第三周期,故X为H,Z为Na,Y、Z原子序数相差4,则Y为N,Z和M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故M为Cl,据此分析解题。
A.由分析可知,X、Y、Z、M分别为H、N、Na、Cl,根据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往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可知,原子半径:Z>M>Y>X,A错误;
B.由分析可知,M为Cl、Y为N,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即含氧酸的酸性与元素的非金属性一致,根据同一周期从左往右非金属性依次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往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可知,最高价含氧酸酸性:M>Y,B正确;
C.由分析可知,Z为Na,X为H,故ZX为离子化合物,C错误;
D.由分析可知,Z为Na,故Z的氧化物有Na2O、Na2O2等,D错误;
故答案为:B。
7.
D
元素W、X、Y、Z、M、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W为H元素;根据该杀虫剂的结构可知,X形成4个共价键,X为C元素;Z形成2个共价键,Z为O元素;则Y为N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数目Q比Z多8个,Q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8+8=16个,Q为S元素;M为+5价,原子序数小于16,大于8,则M为P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根据上述分析,W为H元素,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M为P元素,Q为S元素。
A.W3MZ4为H3PO4,是一种中强酸,故A错误;
B.水分子和氨气分子间能够形成氢键,硫化氢不能,则硫化氢的沸点最低,故B错误;
C.一般而言,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Q、M离子的电子层数比Y、Z离子多,因此简单离子半径:MQYZ,故C错误;
D.Q2Z32-和X2Z42-分别为S2O32-、C2O42-,亚硫酸根和草酸根均具有还原性,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正确;
故选D。
8.
C
X的原子核只有1个质子,则X为H,元素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位于X的下一周期,根据麻醉剂的分子结构式,W有一个价键,说明是F,Y有四个价键,则Y为C,Z有两个价键,则Z为O,元素E的原子比W原子多8个电子,则E为Cl。
A.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Cl>C>O,故A正确;
B.H2O、HF都存在氢键,且H2O中氢键比HF多,因此简单氢化物的沸点H2O>HF>CH4,故B正确;
C.F不存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C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是强酸,故C错误;
D.Y(C)、Z(O)、E(Cl)与X(H)形成18电子分子分别为乙烷、过氧化氢、氯化氢,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9.
B
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W为O元素;Y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小,Y为Al元素;Z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差为4,Z为S元素;X与W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用供氧剂,则X与W形成Na2O2,X为Na元素;X与A形成的离子化合物还原性很强,与水反应产生气体,则形成的NaH,A为H元素;A、W、X、Y、Z依次为H、O、Na、Al、S元素。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W、X、Y、Z依次为H、O、Na、Al、S元素,其原子半径Na>Al>S>O>H,故A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为O元素,Z为S元素,A为H元素,W、Z与A形成的化合物可以是H2O、H2O2和H2S,但H2O2的稳定性不如H2S,故B错误;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Y为A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它既能与NaOH的反应又能与H2SO4的反应,故C正确;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Y、Z分别为Al元素、O元素,其简单离子为Al3+、S2-,它们均能发生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故D正确;
故答案:B。
10.
A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X原子的K层与M层电子数相等,则X为12号镁元素;W、Z不同主族且单质通常均为气体,则Z为氯元素、W为氮或氧;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与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若W为氮,则Y最外层电子数为3,是铝元素,不符合题意,故W为氧,则Y最外层电子数为4,是硅元素。
A.XW为氧化镁耐高温,可作耐高温材料,A正确;
B.W与Y形成的化合物二氧化硅可以与氢氟酸反应,B错误;
C.Z单质为氯气,不是易燃气体,C错误;
D.氯化镁溶液中镁离子容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镁,故蒸干氯化镁溶液不能获得无水氯化镁,D错误。
故选A。
11.
B
周期表前三周期的四种元素W、X、Y、Z可形成结构如下的物质,该物质中所有原子均满足稳定结构,根据图示可知,W为+1价阳离子,且W的原子序数最大,则W为Na元素,说明X、Y、Z位于前2周期﹔Y、Z处于同一周期,则Y、Z位于第二周期,阴离子带2个负电荷,Y为B元素﹔Z能够形成2个共价键,则Z为O元素﹔X形成1个共价键,为H元素,据此解答。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为Na,X为H,Y为B,Z为O元素。
A.X为H,Z为O元素,H、O形成的H2O2具有强氧化性,可作消毒剂,A正确;
B.在该结构中O元素形成O—H、O—B、O—O键,化合价有-1、-2两种价态,因此其化合价数值不相同,B错误;
C.Z、W形成的化合物Na2O2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C正确;
D.W为Na,Z为O,二者形成的简单离子Na+、O2-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所以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O2->Na+,即离子半径:Z>W,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2.
A
短周期元素R、X、Y、Z的原子核外L层上的电子数之和为32,L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推断这四种元素均在第三周期;结合图示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与水反应可得四种溶液的pH与对应元素原子半径的关系,0.01mol/L的R溶液是12,判断R是Na元素,对应溶液是NaOH溶液;0.01mol/L的Y对应溶液pH是2,Y的半径最小,判断Y是Cl元素,对应溶液是HClO4溶液;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Z对应溶液的酸性比HClO4溶液强,Z的半径比Cl大,判断Z是S元素,对应溶液是H2SO4溶液;X的半径比S大,0.01mol/L的X对应溶液pH值大于2,说明其是弱酸,判断X是P元素,对应溶液是H3PO4溶液。
A.据分析,X、Y形成的化合物PCl3满足8电子结构,PCl5的P则不是8电子结构,A错误;
B.据分析,R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NaH具有强还原性,B正确;
C.据分析,Z、R组成的化合物R2Z8,即中Na2S8,Na+与S82-存在离子键,S82-中S原子间存在非极性共价键,C正确;
D.据分析,X、Y、Z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是PH3、HCl、H2S,原子半径:PSCl,键能:H-PH-SH-Cl,故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HClH2SPH3,D正确;
故选A。
13.
C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核外有6个电子,为C;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Y为O;Q与Y同族,则Q为S,R原子序数大于S,且为短周期,为Cl;Z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Z为Na;W为金属,为Mg或Al,X、Y、Z、W、Q、R分别为C、O、Na、Mg或Al、S、Cl。
A.Y、W、Q、R分别为O、Mg或Al、S、Cl,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简单离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则半径的大小顺序:S2-Cl-O2-Mg2+或Al3+,A说法错误;
B.W若为Mg,则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不是两性氧化物,B说法错误;
C.X的最简单氢化物为CH4,Y的最简单氢化物为H2O,H2O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高于CH4,C说法正确;
D.Z2Y2为Na2O2,QY2为SO2,都具有漂白性,但是过氧化钠为氧化漂白,二氧化硫为化合漂白,漂白原理不同,D说法错误;
答案为C。
14.
C
X、Y、Z、Q、R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两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0,则X是H,Y为C,Q与X同主族,则Q为Na,Z的氧化物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Z是N,Z与R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则R是P,X、Y、Z、Q、R分别是:H,C,N,Na,Al,以此解题。
A.—般而言,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小,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NaAlCNH,A错误;
B.Y的氢化物碳原子数可能比较多,常温的时候可能为固态,沸点较大,B错误;
C.Z、Q、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铝,这些物质两两之间可以相互反应,C正确;
D.AlCl3为共价化合物,不是离子化合物,D错误;
故选C。
15.
D
X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液体,X是Br元素;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Y是S元素、Z是C元素、R是Si元素、Q是Mg元素。
A.Mg是ⅡA族元素,ⅡA族元素从上到下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在水中溶解度依次增大,故A正确;
B.根据化合价规律,S元素可能存在SO2、SO3及不稳定S2O等多种氧化物,故B正确;
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CSi,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H2SiO3的酸性最弱,故C正确;
D.位于第6周期与Br同族的元素是At,原子序数为85,属于非金属元素,故D错误;
选D。
16.
B
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和Z同主族,根据图示结构式可知,X和Z均形成1个共价键,则X、Z分别为F和Cl元素;Y形成5个共价键,W形成3个共价键,W原子的价电子数为5,Y原子序数为W原子价电子数的3倍,则Y为P,W为N元素,以此分析解答。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为N,X为F,Y为P,Z为Cl元素。
A.X为F,Z为Cl,它们的氢化物HF、HCl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结构相似,分子之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但由于HF分子之间还存在氢键,导致HF的沸点比HCl的高,A正确;
B.X为F,其是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没有最高化合价数值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7价,B错误;
C.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小,原子半径越大;N、F属于第二周期元素,P、Cl是第三周期元素,所以四种元素中,P原子半径最大,F原子半径最小,即Y原子半径最大,X原子半径最小,C正确;
D.W为N,Z为Cl,二者相应简单氢化物NH3、HCl能够相互化合形成NH4Cl,NH4Cl为强酸弱碱盐,属于离子化合物,其电离产生的NH4+发生水解反应而促进水的电离,最终达到平衡时溶液显酸性,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