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绝缘体 >> 绝缘体资源 >> 荐读牛96年博士生连发两篇Natu
3月5日,《自然》连刊两文报道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第一作者均为中国科大10级少年班校友曹原。曹原本科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博士生今年年仅21岁。
年3月5日《自然》以背靠背长文形式在网站刊登了重大研究成果,文章还配以第三篇文章作为评述前述成果。
MIT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
范德华异质结构是二元构筑单元垂直堆叠而成,在二维材料丰富的功能性基础上,可以实现更多的工程化操纵。其中一个方向,就是通过控制层间扭曲角度,来调控范德华异质结的电子结构。
麻省理工学院Jarillo-Herrero与曹原等人发现,堆叠的双层石墨烯中,电学行为对原子排列非常敏感,影响层间电子移动。对于物理学家而言,电学行为通常是由能量主导。而在这项研究中,单层石墨烯内原子间电子移动有关的能量在eV量级,而在层间的电子移动涉及的能量量级最多在几百meV。
上述研究成果来自3月5日刊发的两篇最新Nature,通讯作者为麻省理工学院的PabloJarillo-Herrero教授。PabloJarillo-Herrero和曹原等人团队在魔角扭曲的双层石墨烯中发现新的电子态,可以简单实现绝缘体到超导体的转变,打开了非常规超导体研究的大门。
除了这两篇文章外,Nature杂志还配了EugeneJ.Mele的评述。
▲PabloJarillo-Herrero(左)和YuanCao(右)
文章第一作者是个小鲜肉
曹原近照(来自其MIT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