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体

全球收入前十的半导体公司,凭什么占尽优势

发布时间:2022/11/9 18:02:58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曾经有一位台积电高管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把半导体比喻成为21世纪的石油,但他觉得半导体更像空气,因为它是当代人身边无所不在的东西,据半导体市场调研公司ICinsights的报告会发现,全球收入前十的半导体公司都被这三个地方霸占,分别是美国、韩国和台湾,那么这三个地方凭什么能在半导体产业占尽优势呢?

熟知半导体的人都知道,台湾和韩国的半导体产业都跟老美有关,半导体指的是一种材料,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这类材料包括矽、锗等物质,其中以矽最为重要,全球90%以上的半导体设备都用它当基底材料,不过矽并不是什么稀有材料,它广泛存在在地球上,是地壳中的第2大矿物质,这种材料经过非常精细的加工之后,就成为我们常见的集成电路,也就是电子装置中最关键的组件,

随着技术的推进,集成电路广泛运用在电脑、手机、汽车和医疗电子器材之中,产业的价值也在不断增长,年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亿美元,持续创下历史新高,在这巨大的商业背后,最具有影响力的三大公司分别是三星、美国英特尔和台湾的台积电,不过他们的业务内容不太一样,半导体产业一般分为设计、制造和封测三个部分,三星和英特尔涉足设计和制造,只有台积电专精代工,至于美韩台为何能够在半导体业出类拔萃,原因跟产业发展过程有关,

早在年,美国有三位天才科学家在纽泽西的贝尔实验室整日埋首研究,研制出20世纪最重要的东西-电晶体,这是半导体业的核心,然而在这三位科学家之中有一位叫做肖克利,他后来离开贝尔实验室,前往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谷一带开设实验室,并从大学里挖掘精英当帮手,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矽谷,肖克利也因此成为矽谷早期的推动者,虽然肖克利聪明绝顶,但个性却有点偏执,他的领导风格太过严苛,结果导致公司员工纷纷跳槽,离职的员工之中有八位才能卓越的强者,他们被肖克利称为叛徒,

这些人都是各自研究领域的超级专家,很快他们也得到很多投资人的支持,组建了仙童半导体公司,这也是美国半导体业的根基,比如:现在鼎鼎大名的英特尔和超微等企业的创办人早期都来自仙童,甚至有人还把仙童比喻成蒲公英,撒下半导体产业的种子,从他衍生出来的企业将近百家,虽然仙童堪称美国半导体企业的孵化器,但市场上依然出现另外一个强者,这家企业就是德州仪器,德仪最早是生产地震和国防相关的电子装置,只是企业很早就把目标转向半导体,20世纪50年代制造出世界第一个商用矽电晶体,之后更发明了集体电路,还帮美国空军制造了第一台集体电路电脑,由于企业在技术上不断突破,美国到这个阶段已经替半导体业打下技术基础,也可以看出他们之所以占有产业优势,这和他们的技术拓荒者有关。

长期位于科技前沿让美国在业界地位相当稳固,但半导体制造环节动辄百亿美元级别的重资产投入,制造环节属于半导体行业的“脏活累活”,在半导体产业链来看,本质上与富士康代工手机没什么区别,因此美国将这一环节转移至亚洲,这才让日本有机可趁,顺利取代掉美国原先的优势,再加上美国采取重研发轻制造的路线,不得不依赖海外代工厂,韩国就是这时候跟半导体业沾上边,不过当时他们只是帮仙童等大厂做些组装之类的下游工作,对整体经济没有什么影响。

到了年代,当时日本已经是产业一方之霸,他们的大厂像是三洋也开始投资韩国,只是日本人特别狡猾,他们只是把韩国当作廉价劳动力的集中地,不过姜得还是老得辣,他们警觉到自己的国家面临薪资提高的问题,便宜劳力恐将不再,另外轻工业出口比例也下滑,急需发展替代产业,因此他们在年宣布半导体产业六年计划,三星和SK海力士在韩国财团的支持下,李健熙从美国找到专家到韩国进行半导体研发工作,而且很快就让他们遇上一个世界级的大机遇,

那就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在存储器市场中占据垄断地位,独占全球50%以上的市场,这让原本威风凛凛的美企面临巨额亏损,比如:英特尔还一度被迫裁掉名员工,英特尔受到暴击,引发“硅谷危机”,接近80%的美存储芯片企业面临破产,如果想要扭转这种的局面,行业内部是没有任何的解决办法,必须从外部下手,于是美国就采取他们惯用的伎俩,以国安为理由打压日本企业,逼迫签署了臭名昭著的《美日半导体协议》,这是他们第一次对盟友进行经济打击,此后日本的半导体业开始崩溃。

但有件事很奇妙,日本损失的市占率其实没有跑到美国,而是被韩国拿下。直到今天,韩国的三星已经是半导体业的一方强者,除了三星之外,SK海力士厂也进到半导体厂收入前十名,两家对整个韩国半导体业的贡献超过90%,如果说三星的崛起是因为有大财阀的支持,那么台湾的半导体企业并没有财阀出钱,也没有庞大的市场,怎么可能在半导体领域脱颖而出的呢?其实这和台湾企业择的发展模式有关,当年美国大厂为了节省劳力成本,把下游封装阶段转移到台湾去做,到了年,当时台湾希望能够找到下一个重点工业,于是一场早餐店会谈决定了台湾未来几十年的命运。年2月的某一天,台湾经济部长以及各路高官聚集在台北市的一间豆浆店,他们边吃早餐边进行汇报,当时与会者中还有美国无线电公司研究室主任潘文渊,他坚持台湾应该要发展半导体。

同一年,潘文渊交出积体电路计划草案,官方很快就核定计划,并组成团队到美国学习技术。这个团队中的成员未来都成为台湾半导体的推手,像是当年才30岁左右的成员曹兴诚就是之后联电的董事长,在这段过程中,工研院成为台湾早期半导体业的重要推手,年工研院建立全台第一座晶圆厂,过了三年,台湾也成立现在赫赫有名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又过了几年,台湾再度迎来巨大改变。

年8月,工研院邀请德仪全球副总裁张忠谋会来台湾当院长,张忠谋刚回到台湾时,发现台湾的半导体业制造强于研发,于是决定发挥台湾的制造优势,全力往晶圆代工的路线发展。年,台积电诞生,随着台积电后来在代工领域愈来愈成功,全球半导体业的环境也发生改变,开始走向垂直分工的模式,比如:全球半导体企业巨头英特尔,也不得不外包部分产品交由台积电代工生产来满足市场的需求,甚至不少IDM厂直接转型,卖掉晶圆厂,只专注于芯片设计和销售,生产制造全部外包,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后,台湾的代工技术已经站在世界最顶尖的位置上。

总的来说,从美、韩、台的故事可以看到一个产业从初创到成熟的过程,背后除了技术,还牵涉到经济竞争,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半导体产业不到百年的故事已经在人类历史上留下重要的一页,尤其是台积电,把高端制造做成了绝对垄断,不得不承认台湾的半导体业确实很厉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3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