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绝缘体 >> 绝缘体介绍 >> 怼天怼地怼空气,欧洲各个有脾气丨奥地利维
很多美国人认为欧洲人整天无所事事,就知道鄙视美国人,欧洲人确实喜欢鄙视美国人。但是他们同时也喜欢相互鄙视,尤其是邻国之间。
欧洲:面积万平方公里,和中国面积差不多,但却分裂成46个独立的国家。这46个国家之间纷争与中国地域之间相互歧视类似,充满着各种“相互不屑”与“相互调侃”。
他们喜欢相互鄙视,尤其是邻国之间,通常自我感觉良好,但就是瞧不起隔壁的你。
有人问,天堂是什么模样的?
答:工程师是德国人,厨师是法国人,警察是英国人,情人是意大利人,领袖是瑞士人。
有人问:地狱又是什么模样的?
答:工程师是法国人,厨师是英国人,警察是德国人,情人是瑞士人,领袖是意大利人……虽然有点以偏概全,但还是极微妙的。
那么,为什么这样?跟随维制教育小编,来走进欧洲人眼中的邻国吧。
欧洲人眼中的法国人
在中国,法国的关键词可能就是香奈儿、埃菲尔铁塔、拿破仑、时尚、浪漫、美食、艺术。但其他欧洲国家眼中的法国形象可就没这么单一了。
法国人很爱罢工,一罢工就是全国性质的!期间国内各行各业直接瘫痪。甚至有人戏言说,法国人一年只有4件事儿:准备度假、度假、准备罢工、罢工……这也和法国人的民族性格有点关系,天生反骨是一方面,法国近代史就是活生生一部工人阶级反抗资本阶级的血泪史,罢工也算是一种精神传承。
另一方面就是——真的懒,性子非常散漫!这也可以从法国人的办事效率体现出来。法国人“浪漫”,但不意味着他们有灵活性;喜欢照章办事也并不是说他们有多强的原则,他们唯一的原则是——看心情。去巴黎塞纳河边走走,你会发现一堆人好像不用上班似的,就在那晒太阳发呆或闲聊,要么就是在卖艺或卖画……
喝咖啡的时间往往也是雷打不动的,法国人几乎每天早晨上班后都要喝咖啡,工作间歇也要喝咖啡,下午两点复工先喝杯咖啡,四点钟还要喝咖啡。
部分西班牙人(尤其是加泰罗尼亚人)不喜欢法国人,他们觉得法国人太傲慢。一个来自巴塞罗纳的女人告诉我:“拜托!谁喜欢法国人啊?没人!”瑞士人也不喜欢法国人,他们鄙视法国当局和法国人的懒惰。
至于英国人嘛,他们对法国人的感觉最为复杂,一半讨厌法国人,另一半则喜欢法国人。那些讨厌法国人的英国人倾向于喜欢美国人,反之亦然。在英国人的眼里,法国人臭、没礼貌(他们从不排队);而且纳粹进军的时候,法国人并没有奋起反抗,所以英国人认为法国人很懦弱。
法国人同时也不喜欢英国人;法国人看不起比利时人,觉得他们很傻;从我的经验来看,法国人对西班牙人和德国人也没有好印象。
欧洲人眼中的德国人
德国人非常拘泥形式,不擅长幽默。他们一板一眼、正襟危坐,做事谨慎小心。计划狂、偏执狂,凡事都要刨根问底!德国有个儿童节目,片头曲就是:Wieso?Weshalb?Warum?Wernichtfragt,bleibtdumm(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谁不问,谁就傻)……
虽然有些德国人十分喜欢热闹的场面,也会利用一切机会举行娱乐活动,但还是人一种沉重的感觉,缺少真正的放松。所以法国人称德国人为Boche,源自法语cabochedure,“方脑袋”。
另外,德国美食经常遭人诟病的原因是对于美食的喜好相对固定,喜欢把一种东西做到极致,比如说面包可以有多种的主要类型,以及多种的糕点和面包卷等,还有著名的德国啤酒,一个国家竟然有多个品牌的啤酒。德国香肠也是名声在外,超过种香肠种类也是没SEI了。因此德国人被戏称为Kraut,源自德语Sauerkraut,酸菜。
欧洲其他国家人认为德国人勤奋、严谨、缺乏幽默感。二战是德国最大的污点,欧洲其他国家人也因此无情地戏弄和嘲笑德国人。
尽管德国是一个经济强国,但是欧洲其他大部分国家的人都不想学德语,也不想在德国留学(或者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德国留学)。德国的食物也不受待见,只有柏林的一些有活力的地下俱乐部对年轻的欧洲人有一点吸引力。
最反感德国要数荷兰人和丹麦人了,因为德国曾频繁侵略这两个国家。当德国人在荷兰问路时,荷兰人通常会告诉他最短的离开荷兰的路线,或者直接说“把我们的自行车还给我们!”,因为二战的时候德国曾经没收过荷兰的自行车。丹麦人不喜欢你把他们的首都名念成“ko-pen-HAH-gen”,因为这是德语发音。你既可以用英式发音(用“HAY”代替“HAH”),也可以用丹麦式发音(在此无法表示)。
德国人对他们西边邻国的喜爱远大于其邻国居民对他们的喜爱,但是他们瞧不起东方邻国,尤其是波兰。但是有一点很奇怪,对于曾经强烈抵制他们侵略的捷克人,他们倒是怀有一丝敬意。
欧洲人眼中的瑞士人
一句话评价瑞士人:这是一群不想当法国人的法国人,比德国人还德国的德国人。意思是:当初法国的新教徒为了逃避迫害,逃到了瑞士,奠定了瑞士的工业基础。除了丢掉了浪漫,法国人的自负傲慢固执全都在性格里面。
即使是德国人,也认为瑞士人极度的严谨死板。瑞士人与“友好的”和“热情的”这两个词完全没有关系,直白地讲,他们是粗鲁无礼的。
要注意的是,讲法语的瑞士人和讲德语的瑞士人是有很大的文化差异的。讲法语的瑞士人就是再版法国人,不过瑞士的食物没有法国那么乏味,对当局的态度也没有法国那么随便;讲德语的瑞士人跟德国人比是青出于蓝,他们比德国人理严肃、死板而古里古怪。
瑞士是少数几个卖淫、赌博、吸食大麻都合法的地方。他们都觉得他们都觉得吸大麻是很正常的事情,无需大惊小怪。一方面喜欢遵守规则,一方面又对“又对“害己不害人”的行为保持宽容。理智?冷漠?还是对自由的尊重,瑞士人真是矛盾的群体。
欧洲人眼中的西班牙
一谈到西班牙,欧洲其他国家人民最喜欢调侃,为什么西班牙人要写“jajajajajaja”?为什么西班牙人不唱国歌?(国歌没有歌词)为什么西班牙人的名字都那么长?
西班牙人一言不合就能开趴。喜爱狂欢是每个西班牙人在血液里面带着的基因,每个西班牙人都是天赋异禀的段子手和泡妞大师,西班牙人们的生活追求就是carpediem活在当下享受生活。西班牙遍地都是酒吧,无止境的夜生活,这也算西班牙的经济危机的一个原因。
可是,西班牙永远跟不上欧洲潮流,简直是时尚绝缘体。西班牙是少有的、和时尚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国家,即便年轻人也打扮得平庸无奇,缺乏潮流元素。
说实话,对于和来自西班牙的负面评论都很少。没人真正讨厌西班牙人,而且西班牙人基本上也不讨厌任何其他国家的人。(是的,与法国相邻的部分西班牙人不怎么喜欢法国人)具体原因不明。
但是,千万别讲一口拉丁美洲口音的西班牙语,不然上帝都不会原谅你的,因为仍然有很多西班牙人非常鄙视拉丁美洲人。西班牙人自认为是白种欧洲人,如果你把他们和拉丁美洲人扯上一丁点儿关系,他们会感觉倍受污辱。
欧洲人眼中的荷兰人
开篇地图荷兰的标签——同性恋。作为世界上最早承认同性恋婚姻法的国家,荷兰这个国家的开放度堪比北欧五国,而且经济也非常繁荣。不少中国人知道荷兰,是因为这里的郁金香花田和风车,实在太梦幻了!
但是对于其他欧洲国家的人来说,荷兰人是出了名的自以为是、守财奴,自以为无所不知的声誉也响彻欧洲,他们的固执和刻板也和他们的德国表亲有得一比。
有个老段子就是调侃荷兰人抠门——荷兰人和非洲人坐火车,飞来两只苍蝇,荷兰人把苍蝇赶走了,非洲人把苍蝇吃掉了;过不一会儿,又飞来两只苍蝇,非洲人依然把苍蝇吃了,荷兰人抓住了苍蝇递给非洲人,并且说:“50欧分”……他们去法国南部露营时,甚至会囤好水,把所有物资准备好。在被众人鄙视的时候,荷兰人也鄙视所有人。
欧洲人眼中的意大利人
意大利是所有国家里唯一一个男人比女人漂亮的国家。意大利男人对自己外貌的重视到了发指的程度,而意大利对外貌的审美标准绝不是偷懒打个玻尿酸就可以达到的。意大利男人要的是“MUSCLE”!全是一点一点健身节食攒出来的线条和肌肉!意大利男人才是欧洲真正的稀有品种。
“所有的意大利人都只关心意大利面和妈妈。”一些欧洲人嘲笑道,意大利人只要一离开妈妈的照顾就浑身难受,他们是巨婴吗?
有意思的是,意大利还被称作“欧洲的中国”。其一,意大利和中国一样爱吃米面;其二,意大利和中国一样,家庭观念重。正在做意大利面的“意大利妈妈”是极具代表性的国家形象。
欧洲其他国家的人对意大利人的评论大部分是正面的,但是主要还是因为意大利的美食。
北欧人认为意大利人懒惰、古里古怪,而且可能国家管理不当(主要是因为,自二战以来,意大利政府已更迭50余次)。我的一个荷兰教授解雇了一个意大利人,他是这么说的,“所有的意大利人都只关心意大利面和妈妈。”反过来,意大利人对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也没什么好感。
而且在意大利内部,南北分裂非常严重。北方人抱怨南方人的懒惰、不思进取,而南方人则抱怨北方人没文化且不懂得享受生活。
欧洲人眼中的北欧五国人
北欧五国分别是指丹麦、瑞典、芬兰、挪威、冰岛,因为同在欧洲最北端,相似处很多,就连国旗都长得很像,简直是五胞胎。
这里的人们教育水平极高,有几个比较明显的体现,就是:女性地位的高度和对性取向的包容度都居于世界前列,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爆表,经济高度发达(恨不能甩南欧N条街)。高福利高收入,还天天都有好风景可看……让其他欧洲人民羡嫉恨啊!不过在欧洲人看来,北欧人们性子都特别冷淡,互相之间也不爱拉家常,甚至连艺术设计风格都透露这一股浓浓的性冷淡风,难以接近。
其实地域歧视在哪里都有
最后,我想对那些因地域歧视遭受困扰的人说两句话:
第一:别再玻璃心。
第二:记住,仇恨并不能为任何人带来荣光,仇恨带来的只有痛苦!我们需要打开自己世界观,修炼强大的内心与品格,认清被歧视的原因,改变那些客观存在的缺陷。
在留学市场不规范的今天,留学机构良莠不齐,导致消费者对留学机构信任不再,合同陷阱,服务流程不透明,服务质量差,成了当代消费者的痛点。维制教育作为奥地利各大高校在中国招生的官方代表,希望凭借自身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代表性,以及企业奥地利本土化来满足留学人群的需求,为留学人群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和进阶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