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体

他被誉为潜在的诺贝尔获奖者,从小拆东西,

发布时间:2023/3/28 19:57:05   
点状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yyxw/170126/5212241.html

这个男孩叫曹原,25岁,3岁随父母到深圳开始读书,从小经历各种天才班、少年班,最后走进麻省理工读博。目前被称为“中国潜在的最年轻的诺贝尔获奖者。”年3月,当时22岁正在麻省理工读博的曹原,在《自然》杂志上连续刊登了两篇有关石墨烯超导性的论文。年创刊的《自然》,是世界三大顶级科学杂志之一,能在上面发表论文,可谓是全世界学者的梦想。也因此,他被评为那一年《自然》杂志年度十大科学人物,被称为“石墨烯驾驭者”(Graphenewrangler)。如今,曹原累计在《自然》上面发布了8篇论文了。这样的成绩,令许多科学家望尘莫及。

年《自然》十大人物封面致敬魔角石墨烯研究

他研究的领域,是石墨烯的“超导性”。超导体能够使能量的损耗几乎为零,但大多数超导体需要在接近0K(-℃)下工作,需要昂贵的冷却费用。曹原的研究发现了石墨烯的超导性,虽然仍需冷却到绝对零度以上1.7度,但跨出了重大的一步。他的研究或将促进电子工业的发展,为全球能源传输行业省下数千亿。

此外,他还在另一顶尖杂志Science上发表论文一篇,年获得凝聚态物理领域的青年物理学家最高奖——麦克米兰奖(McMillanAward)。年纪轻轻,就有如此作为,难怪网友们称他为“巨型后浪”“滔天巨浪”“天才”。

并表示自己受到了“降维打击”。

面对这些赞誉与殊荣,曹原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

一路“超常”

却只道自己是“寻常”

曹原年出生于四川,3岁随父母来到深圳。小学时,被选拔进入了深圳耀华实验学校小六(2)超常学习班。学校为他和另外两个同学单独开班,在校长办公室单独教授。并聘请在中国科技大学任教过20年的朱源老师,以及6位教学能手。在那里,他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初中和高中的课业。虽然在“天才班”,但他却并不觉得自己“天才”:习题和教材并不与其他考生们有什么不同,超速的学习,只是跳过了某些“无聊”的部份。真正能让他“超常”的原因,是令他“自夸”的钻研精神:“重要的不是老师,也不是特别的教材与习题,而是自己愿意钻研的学习兴趣,以及善于钻研的自学能力。”曹原(中)这与他从小的爱好——拆东西密不可分。11岁时,他没事就到“中国电子第一街”的深圳华强北,买一些电子原件,回家研究电子线路。他的中学老师朱源回忆说“什么东西到曹原手上,都会被他拆掉,如收音机,计算机,手表等,他就是想看看里面的构造。”甚至有一次老师发现,他把讲桌和桌子都拆了。连曹原的父母都说:“真没有什么特殊规划,要说非有什么与众不同,这个男娃儿就是爱拆家,什么都拆。”不满足于电子产品的拆解,微观世界中的拆解与重组也深深吸引着他。他甚至为了提取硝酸银,还把妈妈的银项链放到硝酸里溶解。父母发现他喜欢钻研物体的内部构造,在家里也给他弄了一个实验室。到了13岁,兼顾高中学业的同时,晚上10点后回到家也会坚持做实验。有一次做化学实验,发生了意外,曹原的指甲被炸飞,他也仍然要把实验做到成功为止。虽然发生了一些意外,但在安全允许的范围内,父母忍住了不舍,最大限度保有了他“超常”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超常”的背后,也离不开“异常”支持他的父母。

《时代人物》杂志年08期节选

除了老师父母,书本也是为他答疑解惑的好老师。像《科学探索者》,前前后后翻了好多遍。如果说他的动手能力来自鼓捣电子电路和化学实验,那么阅读则为他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年,14岁的他以高考理科分进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第一届严济慈班。在中科大,他继续“超常”之路,别人需要一年完成的科研项目,他用一个寒假的时间就能完成。

他却仍然称自己和同学为“常人”:

“我们和普通大学生没有任何区别。我们都是活生生的人,同样有喜怒哀乐,会脆弱懒惰。希望大家能用对待常人的眼光来看待少年班学生。”

年,曹原(右一)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他好像害怕被“神话”,对于盛赞甚至有些唯恐避之不及。他更在意的,是确保他的研究能够继续。

“实验失败是家常便饭”

曹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年中科大物理专业毕业的他踌躇满志地前往麻省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一开始,他并未进入到自己原来心仪的领域,而是被调配到了石墨烯领域,从此结缘导师PabloJarillo-Herrero,也是个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17篇论文的牛人。

石墨烯的研究需要他在不断的堆叠,旋转,微调校准中重复,寻找那个理想中的奇迹角度,失败也是家常便饭,还要“遭受”意外的捉弄。有一次,曹原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意外的实验结果,十分的兴奋,花了6个月时间研究其中的原理,却在最后发现,那不过只是巧合而已。“天意弄人”,他却并不因为自己的“自作多情”而感到挫败。当他发现当叠在一起的两层石墨烯彼此发生轻微偏移时,有可能实现超导性。但当时,这也还只能算是一个推测,并受到了许多物理学家的质疑。但他仍然选择相信自己的判断,蹲守在实验室,终于发现了那个“魔法角度”:1.1度,这时,石墨烯成为超导体,电子在其间畅行无阻,解决了石墨烯的超导性。

论文的发表,让他“一举”成名,然而这也是“无数举”堆叠起来的成果。

广泛的兴趣爱好

“拆东西”的爱好在国外求学时也仍然不改。在导师眼中的他是这样的:

“他的内心深处是一个修补工,相关的零件撒满了他的办公室。每次我走进去,里面都乱糟糟的,计算机被拆开了,桌上满是望远镜零件。”

他自制相机和望远镜来观察星空。这不仅是让他平静下来的方式,也是一种提醒:广阔的宇宙面前,人类个体的起伏,不过是沧海一粟。

摄影、观星、小提琴,诸多兴趣之间,总也离不开他的老本行,以及他感兴趣的领域,是个“科学迷”。就连他喜欢观星的理由都是:“仰望星空总是能让我安静下来。天文摄影涉及包括光学、精密机械、电子电路、嵌入式程序等在内的多方面科学技术,折腾这些东西,都是我的兴趣。”

这份对现象背后原理的好奇与探究,让他有了异于常人的深入思考。

虽然爱好都很“高级”,曹原也有“接地气”的一面,在他的知乎账号上,除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9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