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绝缘体 >> 绝缘体发展 >> 国内大学已验证常温超导如被证实,芯片卡
我们这代人可以见证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了!最近科技圈流传的大新闻,大家都知道了吧?基本打开手机每一个平台都有人在热烈讨论。
是的,常温常压超导材料将从想象走进现实!而且,发现这一成果的还是韩国人。
arXiv上的论文截图
来自韩国的团队,近日在arXiv上传了两篇论文,宣称发现了首个室温常压下的超导体。论文一经公布,便在全球上引起了复现的热潮。
而今天,华中科技大学成为全球首个公开宣布成功复现LK-99磁悬浮实验的单位。在b站上,发布验证视频后,截至本文攥稿前已经突破了w播放量。
这也打了此前很多网友的脸,“我不懂室温超导,但是我懂韩国人”!这次复现无论后续的定论如何,最低下限也是新型抗磁材料的发现!
假设此次常温超导被证实,那将可能带来继蒸汽、电力、信息后的又一次工业革命,我们当前生活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站在风波的前夕畅想一下,整个半导体行业会因此发生什么样的变革?
超导是什么?物理上,超导是材料在低于一定温度时电阻变为0的现象,转变后的材料称为超导体。
即使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漏网之鱼,都会知道导体的电阻会阻碍电流的运动。所以,如果电路可以让能量就可以在环路中,无损的流动,那么就可以得到完全的能效。
物理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内斯
多年前,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为人类打开了这扇大门。他发现当温度降到4.2K以下时,金属汞的电阻会突然降为零。除了电阻为0。除此之外,超导体还有另一个奇特的性质,称为完全抗磁性。
德国物理学家迈斯纳在研究测量中发现,材当料转变成超导体后,就好像你生气的女朋友不理你一样,将外部的磁场通通排斥出去。所以,这个现象也被称为迈斯纳效应。
基于这两种特性,超导也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如果能够成功突破室温常压超导,并将其商业化,将会引发巨大潜力。”在这一场景中,能源利用效率将会显著提升,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环境也将得到更好地保护。
此外,超导体的独特特性,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储能、磁悬浮列车、电力输送以及核磁共振等众多领域。
畅想西电东送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损耗
但是,作为现代物理学“圣杯”的超导还是很傲娇的,想要应用起来也是困难重重。其根本原因就是温度。
超导体的超导临界温度(Tc)是指材料转变为超导体所需的温度。但是,我们目前发现的材料的Tc非常低,通常在50K以下,都需要液氮或液氦这种超低温状态下,才能保持其超导性质。
所以,为了实现超导体落地,我们希望能够发现一种在室温条件下仍能表现出超导性质的材料,才可以成为应用中的可行选择。
15年,德国物理学家雷米茨,研究发现,在约万个大气压下,硫化氢能够实现超导临界温度,达到K,创下了超导临界温度的最高记录。
20年,迪亚斯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他声称通过激光照射和金刚石挤压碳、硫、氢气混合形成的材料,在极高压力下能够达到.7K的超导临界温度,
这是首次有实验结果表明Tc可达室温。这一突破性发现在科研圈和媒体圈中引起了轰动。
兰加·迪亚斯
然而,迪亚斯的实验结果很快遭到了学术界大牛们的质疑,包括原始数据中磁化率的缺乏依据,以及数据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22年,迪亚斯的论文被《自然》杂志撤稿。
今年3月,他再次声称发现了镥-氮-氢体系的材料,在1GPa的压力下同样实现了约21℃的超导。这次像极了狼来了,学者们再次对实验数据提出了质疑。
而本次,韩国发布的成果,虽然也遭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但是,反倒是学者们的质疑声少了很多。为什么?那是因为,本次韩国的成果复现起来门槛太低了!
LK-99由人工合成的黄铅矿与磷化亚铜粉末混合后,在真空管中加热至℃,持续5-20个小时后退火即可获得常温超导材料。
这流程简单到拿给当时秦始皇的炼丹炉说不定都可以鼓捣出来。
实验步骤节选
毫不夸张的说,甚至一个有相关背景的本科生,在获取到实验条件后,也可以在指导下,复现出来。所以,学术界也迫不及待进行复现,毕竟大家都想亲自见证这次改变世界的发现。
韩国团队发表的验证视频
而韩国确实存在一定的运气。在LK-99的实验过程中,正是出现了一次“意外”,导致样品中混入了氧气,从而获得了令人惊讶的结果。
所以,当下我们还不能高兴得太早。复现磁悬浮成功只能说明LK-99具有一定的抗磁性,并不能说明具有超导体特有的完全抗磁性。
所以,让子弹飞一会,关键还在于后续的测量结果是否能展现出零电阻的特性。
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韩国的论文和视频不是捏造的。这无疑给那些相关论文成果的科研人员带来了积极的信号,我们真的可能摸到变革的门槛了。
科研未动,资本先行
不过,既然已经摸到了,那我们就大胆畅想一下,会给我们半导体行业带来怎么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吧!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曾表示:“我去年就认为超导之于能源领域就是半导体之于信息领域,过去60年信息革命依靠的是半导体材料的突破,未来60年的能源革命依靠的是超导材料的突破。”
按此理解,常温超导的实现的下一步就是革了半导体的命吗?其实不然。
低温超导体现象过程展示
从理论上来说,半导体和超导体都是提供导电性的两类材料。两者提供的电导率水平将两者区分开来。半导体和超导体之间的显着区别在于,在半导体的情况下,导电率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也就是说超导是半导的加强版,如果真的要拿一个确切的比喻,我们可以拿《数码宝贝》的超进化来理解,当亚古兽进化成暴龙兽的状态下,并不意味着原来的亚古兽被吞噬。
同理,如果常温超导真的大幅度的应用,也只是变革当前半导体格局下的应用方式,不会变革原理根基。那么会对当下的应用方式有什么变化呢?我们先拿芯片制造来举例子。
进入21世纪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仅仅芯片设计增加时钟频率无法再提高性能。相反,功耗的增加还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芯片温度升高导致散热和电路性能下降,以及电源和信号噪声管理等方面的挑战。
特别是移动设备,尤其是手机的兴起引发了低功耗芯片设计的浪潮。当前的工艺水平已经达到7纳米,而5纳米甚至3纳米的技术也正在开发中。在这其中,低功耗设计功不可没。
常温超导的应用可以更加有效减少损耗,材料可用于制造低功耗的计算和处理器芯片,从而降低设备的总能耗。从而,实现高效能源利用。
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可能要走进垃圾堆
现在“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已经是标配了。如果大规模应用,那么“充电两分钟,通话两百个小时”也不是梦。
芯片设计解决了,封装自然也不能落下。传统封装材料无法有效抑制芯片周围的电磁干扰,可能导致芯片性能下降。
而使用常温超导材料作为封装材料,可以提供更好的电磁屏蔽效果,减少外部电磁信号对芯片的干扰,提高芯片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会高性能计算和通信设备能够更好地抵御干扰,实现更高的计算速度和数据传输质量。在基站或者更高阶的航天通讯设备上,这又是一大进步。
改进了设计功耗和封装的干扰,那么下一步自然就是能效了。在当下半导体的格局下,对能效有最明显体现的就是量子计算机了。可当前,量子计算机还无法实现大规模商用。
这主要是因为它对硬件技术的高度依赖。要实现量子纠缠等关键技术特性,需要依赖一系列高端材料和设备。
百度推出第一台超导量子计算机—乾始
在这其中,超导就是实现量子计算必不可少要素。常温超导的出现可以改善量子位的稳定性和计算精度,从而提高量子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和能力。
传统计算机需要花费数年甚至几十年的问题,而量子计算机利用了常温超导材料的特性,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例如,加速新药物的研发过程和更快模拟疾病的序列组。
好了,以上的主要是技术上变革的冰山一角,还有许多方面没有细说,我们以后继续展开。
现在,我们再把目光转移到当前半导体的产业格局上,面对整体的下行周期,新的材料应用会对颓靡的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吗?
半导体是一个快速迭代且风险极高的领域,为保持竞争,必须不断投入巨资金进行研发、采购和工厂建设。过去的二十多年,美国半导体一直将研发和资本支出额与销售额相比维持在约30%左右,并且去年这个比例达到了35%。
这也造就了美国在当前领域的霸主地位。同时,半导体的生产涉及全球复杂的供应链,而如今,众所周知的原因,某些关键环节呈现垄断趋势,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能够参与其中。
但是,如果常温超导进行大规模商用,那整个格局将会颠覆。以美日韩为首的龙头大哥,将会面临着大洗牌。
在新形势下,大家的研发水平都在同一起跑线,芯片换成超导材料需要重新设计,也会让光刻机的相对劣势瞬间变得不那么重要,国产替代将会成为新的浪潮。
首先,这可以极大减少国产厂商设备采购和新工厂建设成本。由于常温超导材料可以提供更高的集成度和能源效率,本土企业可能需要投入更少的资金来实现相同的产出。
其次,就是带来更多国产公司参与竞争的机会,打破目前供应链集中的格局。不再依赖少数几家公司,甚至是初创公司也有可能利用常温超导材料参与芯片制造,增加市场竞争和创造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吃到第一口螃蟹
最后,就是对我们国家层面来说,如我国可以率先实现常温超导技术在业内大规模的商业应用。
在新材料的赋能下,整体的电子工业体系就会获得极大领先,并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这将推动我国科技急速发展,并促进全球市场的平衡与发展。
所以,如果常温超导真的如愿实现,那现在的中国简直是天降奇兵。正如中国在半导体、光伏、电动车等领域做过的那样。
中国企业擅长工程化改进,能够迅速提升技术水平,并且通过国内庞大的市场规模实现规模效应优势。
当然前提是,这匪夷所思的“手搓炼金”的确是真的。并且就算后续证实了,对于超导材料的商业化问题,多数人认为不会很快。
从理论研究到实验验证再到同行评审的验证,以及最终的量产阶段,一个被认为诺奖级别的技术通常需要经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在考虑技术商业化落地时,还必须考虑与资金相关的多个问题。
但目前讨论这些问题还为时过早。室温超导目前仍远未具备商业化条件。就拿最简单的材料制备而言,成本能否得到控制也还是一个未知数。
《太空漫游》
《太空漫游》的作者亚瑟·克拉克曾说过:“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初期在大众眼里都与魔法无异。”无论这次发现最终被证明是真正的突破,似是而非的现象”,也足以让苦于基础科学停滞人类眼前一亮。
而此次,人类能否真正捧起常温超导圣杯,让文明进入全新的纪元,我们希望子弹飞的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