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绝缘体 >> 绝缘体发展 >> 坏金属其实不坏自然子刊高频光波下坏
在一些特殊金属化合物中,化学成分的微小变化会使其成为绝缘体,这种导电性极低的金属状态被称为“坏金属”(badmetals)。过去的观点认为,这一情况不能用传统理论来解释。但新的测量结果显示,“坏金属”的特性与正常金属完全吻合。
研究于3月10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标题为“RiseandfallofLandau’squasiparticleswhileapproachingtheMotttransition”(接近莫特跃迁时朗道准粒子的涨落),通讯作者为斯图加特大学的MartinDressel。
研究小组使用不同频率的光波进行测量发现,在低频时,“坏金属”几乎不传导任何电流,但在高频时,它们的表现与人们对金属的预期一样。
研究小组认为,材料中的微量杂质或缺陷是一个可能的原因,这些杂质或缺陷在金属转化成绝缘体的临界水平上不能再被金属充分屏蔽,导致晶体的某些区域不再导电。在直流电中,那里的电子被局限在某个地方,无法在材料中移动。
而在高交流频率下,每一个电子都会连续地来回移动——它在晶体中不会覆盖很长的距离。这意味着很多电子避开了绝缘区域。
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