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绝缘体 >> 绝缘体发展 >> 如何让英文成为孩子心头爱写给低龄宝妈和准
座右铭:「所有灵魂都需要,宝妈宝爸的和孩子的」
作品色系:中间暖偏
作者信奉:知能补“拙“
“题外话”:当下流行语:你赚不到认知范围之外的钱;如果您认同,那么会发现它同样适用亲子教育和亲子关系,比如,IF你不知道你不知道英文学习的“关键期”在婴幼儿时期这件事。。。
在英语学习上有没有躺赢的方法或机会?答案是肯定的,但有且只有一次。在学龄前,确切说0-3。
家有小女初长成,几多欢喜几多愁。为啥?说来话长,再表。07年猪娃,果然在吃方面很在行,就有了爱称昵称小名,猪猪茶(她的最爱,肉肉和奶茶混合体)。
无所不能的网友给闺女“准备好的人设”
如果您去问孩子们谁是她们眼中的白月光呀,答案必须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争奇斗艳,让老妈老爸们瞠目结舌乐(吓)掉下巴。可我家小妞曾因“飙得一又纯正美式英语”+“酷酷的拽拽的”+“联欢会英文歌后”,成为身边同龄低龄甚至“高龄”男孩女孩的小小白——就是下课楼道里操场上被追着加好友要扩列的那种——但,她绝不是严格意义学霸,嗨嗨嗨,这么说分明是在“粉饰太平”,她基本是学霸“绝缘体”,还曾经以”学渣“自居。但这并不妨碍她从托幼园到小学到初中,一路学的开心,过的舒坦,玩的潇洒,呆在海淀区。
反观不少学霸那些近乎严苛的自律,一般孩子学不来,大人有时都望尘莫及叹为观止。虽然老母亲们每每听到遇到学霸会兴奋异常两眼放绿光,恨不得“抓过来,问个够”,再去照单抓药。可是呢,“遇见太多学霸听了太多分享,依然过不好义务教育这九年”,那也是大有人在啊。学霸的自律自有学霸儿时和前世的因果,学霸们的“法器”,有些也只可远观;所谓,一看懂了,一用废了[捂脸]。况且,如果所有成功都可以轻易复制,“李嘉诚们如城”“马云们如云”,打工都打成“皇帝”,那天选打工人哪里去找?和谐社会怎么构建:一个只有塔尖的“宝塔”,它能稳固吗?
所以,这不是一篇鸡汤文,也非标准版英文学霸养成记,失望的亲可以出人民大学东门左拐去隔壁那所中学转悠转悠,那个学霸扎堆之地(BUSHI,去那儿除了心情变得更坏一些还能干啥
嘞?)。那么,这是要大家“放弃幻想吗”?并不是,幻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何况本文所述内容绝非杜撰。
扯了不少言归正传,聊聊“躺赢”,这个令人愉快惬意又“貌似不太可能成立”的话题。
笔者(职业习惯职业习惯,这个称谓有些“板”,后面就随闺女的爱称,用“猪茶老爸”或“茶爸”,吧[微笑])在一家北欧企业工作多年,看到不少中西合璧家庭的孩子们(通常两三个起步,那会儿还没推出“放开”),可轻易在中文英文和第三种语言间自如切换,羡慕得不要不要的。就暗下决心,以后有了孩子,要让他/她沉浸在“纯英文环境”。开始的努力方向是,“追一个美女外籍”,未果哈哈,于是“从良”。简断截说到了备孕期,开始非常郑重安利未来孩儿她妈,“没事儿多听听英语”。到了孕期和临产期,更是“变本加厉”哄孩子她妈“听英语、听英语、听英语”,随便什么内容,只要开着听着就行,哪边耳朵进哪边耳朵出都无所谓。开始,孩儿她妈并不排斥,可架不住时间长了,特别出现一些孕期反应,烦的时候会嚷嚷,让肚子里的哪吒听英文,你这不是对牛弹琴么!
怎么可能!最多生下来是个妞妞,真的产下“牛牛”我们就上新闻了不是。听我的再坚持坚持,生下来,就没你啥事儿了,以后,我们的娃别的不敢说,在英文这方面只能是“牛哇牛哇”。有一段
时间,娃儿妈妈入眠困难,就因势利导劝她FQ看TED内容(那会儿还木有网易公开课),比较枯燥的那种,很快就和肚子里的宝宝一起入睡了啊哈哈哈。
后来聊到这件“奇奇怪怪的操作”,还被不少人调侃。可是可是,因为所以科学道理还有的,比如,“三岁之前没母语”,也许您没听说过,也许有人不认可,但这已被“无数事实证明了”,比如,年初被大家“疯狂心动”的归化运动员谷爱凌和不胜枚举的类似现象,某种程度已经通过“科学第四范式”给出了“证明”。
另外,“胎教”到底多大合适?事后有学习和翻看一些教材和文章,合理的做法是从临盆倒推的负6月开始(怀胎4个月左右),那时胎儿对外界声音刺激开始有感知。我们早了半年,具体做法是,每天舒缓纯音乐夹持+早中晚半小时CCTV9(现在的CGTN)新闻(这个是妈妈必看)+没时间限制的CRI或其他英文广播,作为“背景音”“白噪声”。其他一些家长教科书式的操作,比如,“用英语和肚子里宝宝对话”,我们还真很少做,主要是忙,家里家外的事儿,很难坚持。另外,Z世代家长中也许有人行,但作为后和95前家长,英文发音纯正的少之又少。这就好比,您用天津重庆混合北京话去教老外汉语,您觉得合适吗?厚道吗?安全吗?
虽然近年“叫嚣”高考英文“靠边站”的声音甚嚣尘上,但这不还没定论没改变呢嘛。而且,虽有国际势力在“去全球化”;为此,中国也有相应的拉动内需举措,但依然在大力推动双循环啊,推动对外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啊。在英文仍是全球主导语言和通用主流沟通工具背景下,“学好数理英,走遍天下都不怕”,就依然成立(从秋季起正式开始实行的版新课标看,大语文权重继续加码,英文排名后移但课时没变,总分占比没变)。看看下面新鲜出炉的海淀区中考一模二模数据也不难得出,英文在北京乃至全国的K12标杆城区的受重视程度。
海淀初三中考一模和二模语数英三个主课分数段(绝对官方)
上图告诉我们:虽然很多孩子小学时都嚷嚷英文难,但到了初中,对于海淀区孩子,英文是这三个百分科目里高分人数和比例最高的;背后呢?肯定是孩子们大把大把付出的时间和努力,以及家长们大把大把付出的各类努力和金钱,再看一张:
一分三率
由于二模是线上,所以一模更真实。相对而言,英文“两头大”;且如前所述,优秀率占据大头。垫底的基本就是对英文这门学科完全没开窍的孩子。每次成绩出来,难免会上演“鸡飞狗跳”的日常,或者到了这个阶段,亲子双方都放弃对抗,各自安好了吧。猪茶老爸也每每感叹当初“胎教”之正确。但“胎教”只是起步,如果仅仅如此,孩子呱呱坠地就“满嘴跑英文”,那不是过于天真了,就是哪里出问题,是不是?接下来,我们还做了什么?
把十月怀胎期间妈妈的工作转嫁给娃:听英文广播和英文歌曲“磨耳朵”,几乎百分百复制就可以了,毕竟身经百战三百天了,时间、档又、力度拿捏起来很轻松;一周岁前的奖惩加持。比如,孩子毫无道理啼哭(是实实在在的无道理哦),娃妈的方法是,暂
一周岁前的奖惩加持。比如,孩子毫无道理啼哭(是实实在在的无道理哦),娃妈的方法是,暂停喂奶或暂停喂食,所谓饥饿疗法以观后效;娃爸呢,没这个功能,但效果也不错:哭就暂停一切当时开着的背景声,猪猪茶突然感觉不适,对您没听错,小家伙对舒缓轻柔的音乐和好听的英文播音养成了某种“依赖”,周边突然异常安静,她会被“惊到”(前提是周边环境足够安静且能够做到足够长时间的安静)。这里我们无意间用到后来才接触的所谓“儿童敏感期理论”,即,在孩子0-6岁期间,会在某些特定时刻,对包括声音图像味道在内各种外界刺激产生特别敏感的应激反应,择机“因材施教”效果事半功倍;说到这里,突然联想到让我们忍俊不禁好长一段时间的小插曲,猪猪茶蹒跚学步那会儿,有次路边遇到晚间跳舞的阿姨们,跳的是节奏比较快的那种,曲子偏印度风格,跳起来类似蹦曲,她像触电一样就蹦跶起来了~节凑踩的比某些阿姨还准~小肩膀一耸一耸的很到位~一只腿努力站稳,另外一只小腿儿在地上抖动~~~孩子妈先是惊讶不已,后面开心到要起飞,缓过神赶紧录像,发PYQ。
能自如走动后,带她去一些英文交流场所,比如,有外籍同事或外籍人士参与的休闲聚会、沙龙和晚宴什么的;如果得知会有年龄接近的外籍小朋友,一定要去,然后就看到他们“聊的很嗨”,手舞足蹈的那种;还会去附近一所外国留学生多的大学,猪猪茶除了接生后的“头七”灰常灰常难看,后来一直比较讨人喜欢(小学同学说她“一张网红脸”),就会有有爱的留学生过来“搭讪”,我们就在一边乐观其“动”了。
猪猪茶两周入园,每周有两次外教课,每天有助理老师教一些简单的内容。大概是在三周岁左右,我们报了《迪士尼英语》,比较认同其寓教于乐的理念,从助理老师录制的视频和观摩课可以看到孩子们有多开心。可惜,在教培这个赛道,总是不能避开“理想很丰满”的状况,由于主讲老师和助教老师都频繁变动,机构管理不成熟,学了一年后转投另外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机构(之后应该是被学而思收购了),他们主打“以学科内容为主的教学模式”,一名外教配两个中教助理,但当初看好的外教学科课,因为外教频繁休假而名不副实;帅哥外教(长得有几分像《六人行》里的钱德勒,很睿智活泼的感觉)各种长长短短的假多的让人很难心平气和,沟通未果再次退出,选择了一对一私教机构,但同样存在老师不稳定,有的老师资质不够“热情凑”的情况;每每遇到此种意难平,就换位思考一下,老师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也有一堆烦心事;机构呢,大多是也是抱着“做教育的初心”。。。
概括下,家里家外校内校外“两条腿走路”,重点是家里的环境(尽可能安排固定的沉浸式主被动学习时间)和校外培训营造的环境(纯正母语交流)。对,环境比学什么和怎么学,至少在K2-12阶段,我们以为优先级更高。“乐在其中”很重要。
不看广告看疗效:
猪猪茶从托幼园到小学到初中,英文一直是“众人敬仰的偶像”,特别是阅读、听力和又语,还做了两年英文广播主持人,和澳洲小朋友视频联线侃侃而谈,5年级参加学校活动,在漂亮国做“带头大姐”,住店问路玩耍样样“通”,后面跟着小伙伴和老师,嘿嘿;
轻松辨识美音和英音,这个她老妈老爸至今也做不到(以后,就更难做到了);
没怎么用时间专门背单词,上次高强度背单词还是在~上次?(就是没什么画面和印象)。单词记忆主要从大量的原版影、音、视作品获取。然后,坚持使用“百词斩”;
很多小小孩头疼的自然拼读,几乎不是事儿,听老师讲讲,再自己做做题,折腾折腾就明白了;但是到了学校教学国际音标,一度比较费劲因且排斥,“感觉有被懵到”(一直跟着外教的后遗症,好在一段时间就过去了)。
小高开始看美剧,排斥经典的,比如《成长的烦恼》《生活大爆炸》这类家长推荐;没完没了看那部写美高生活的《胜利之歌》还有其他七七八八不知道她从哪儿获取的片源,边看边乐的前仰后合。初中开始在B站刷《老友记》;
五年级PET一把过拿到GradeA,没报班。FCE勉强(那会儿得知对小升初“没什么用”就佛系考了一次)。但即使PET,她的词汇量其实也不太够,完全靠语感拿分,像个纯纯小老外一样;
没怎么系统看英文绘本,可阅读题对她而言一直是送分题
没怎么花时间学语法,初二初三有些考试也错过不少题,后面找老师补习了几次,找到了感觉;
小高一个寒假,学校假期作业是每天群里提交一个英文趣配音作品,孩子又语“天赋”得到老师同学众又一词认可;
“胎教”副产品,对音乐和节奏都超级敏感,小学一年级合唱团和舞蹈队时间冲突,后面选择了舞蹈,学到毕业。
收个尾:
“躺赢在起跑线”只是一时爽,一直赢才能一直爽。但一直躺平是不可能一直赢一直爽滴,神仙也做不到——一个叛逆孩子(不见得学习就不行)背后有着千万种家庭互动模式;但一个摆烂孩子(学习就不行)背后一定有一对儿躺平的家长(无论什么理由或原因)。
学习和育人都是持久战,用对的方法,延续曾经的“先人一步”;否则,从事半功倍到“武功全废”也就是分分钟的事。在这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时代里。你以为只有上清北的第一学期才有人被身边小伙伴“万点暴击”吗?其实去清北周边小学也可以的!如果您瞅见过海淀核心区和周边小学一年级小豆包们课堂上偶尔闪烁的无助眼神,您再联想一下“大眼睛女孩”被拍到迷茫一刻,应该可以领会猪茶老爸要传递的信息吧?还没有GET到吗?“残酷”(一直想找个温和些的词[托腮])的冲击从懵懵懂懂时就零零星星若隐若现开始了。
分享的内容,从科学性角度讲,没有“权威定论”但得到实践支撑;从操作角度讲,比较笼统毫无“体系化”可言(毕竟也是摸着石头过的河)。如果得到宝妈宝爸们广泛认可,会花些时间再梳理梳理。毕竟,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不是。
最后,给自己留个梯子。孩子内外环境不同,父母操作方式方法不同,大环境的异同等等,或多或少会影响“躺赢”效果;不过,其实,此类操作不是猪猪茶的专利,身边的和听闻的“案例”有很多。所以,准妈妈和低龄娃妈还是可以大胆尝试。至少无痛无副作用。万一没有见效也请不要见笑,如果见效了,再乐也不迟。
PS:双减后的第一届高考结束了,有人喊话,一面双减一面提高难度是什么鬼操作?看分析文章称,这宣告“靠刷题取胜的时代结束”。这是要让“死记硬背式学霸无处藏身”。“因为这些自命’小镇做题家’的考生们冲过高考的’千军万马’,才发现大学是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如果把竞争比作赛跑的话,高中就只有一条跑道,那就是学习。而大学似乎有无数条跑道,但我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条(虎嗅网采访)”。所以,让我们陪孩子一起,在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时候,也尝试一些更宽泛的学习路径和思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