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体

稻盛和夫职场上,掌握主动权的人,通常明白

发布时间:2022/10/20 14:31:16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最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稻盛和夫,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中硕果仅存的一位。27岁独身创办了京都陶瓷株式会社,也就是后来大家熟知的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的京瓷公司。难能可贵的是,在稻盛和夫51岁时,创办了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名KDDI),后来竟也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

在稻盛和夫78岁高龄时,退休的他被当时日本首相请出山,挽救濒临倒闭的日航。他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拯救了危机重重的日本航空公司,创造了世界企业经营史上的奇迹,他的经营哲学在世界受到无数顶级企业家的推崇。

稻盛和夫在迎来65岁的时候,想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于是从现在的职位上退下来,皈依佛门。在佛门总结了他的一生,潜心著作出后来流传甚广的三部作品:《活法》、《干法》和《心法》。这三部曲也成为职场人士及修心者必读的三本书。其中本文的核心理念就是拜读《干法》这本书后有感而写作出来的。

文中对稻盛和夫先生五种关于工作的“干法”予以适当的诠释,分享给大家。职场上,掌握主动权的人,通常明白这五种“干法”!只要能领悟这种五种“干法”思维,相信你早晚有所成就。

具备长远的目光:工作中的资源才是最有价值的报酬

在工作中,如果你眼里只看重薪水,把工作当做劳动换取金钱的手段,看不到工作中潜在的价值,那最终受损的只会是你自己。因为工资的高与低永远都不是你的终极目标,你应该看重的是,工作所带来的大量知识经验和各种资源,以及以此为平台踏进成功者行列的各种机会,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报酬。

年稻盛和夫毕业时,正逢日本经济大萧条,经由老师推荐他才好不容易进入一家有资历的陶瓷厂工作。

受当时环境影响,陶瓷厂效益极差,导致待遇不好。与他同时入职的同事都相继离开了,他们走时想劝他离开,他也动了辞职的心思。他的哥哥知道了非常生气,把他骂了一通,说家里省吃俭用供他读书,他刚工作半年就辞职,简直是忘恩负义!

稻盛和夫羞愧难当,于是回到陶瓷厂,收拾好心态,不再抱怨,用积极的态度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研发工作中。他把洗漱铺盖、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公司的实验室,不分昼夜地做试验。埋头苦读业内最新发表的英文期刊和专业书籍,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

一次次研发出新的技术,不仅让公司渡过难关,更为自己积累了许多的经验。

而这,也成为稻盛和夫先生人生触底反弹的转折点。更为稻盛和夫四年后创办京瓷公司打下坚实的基础。

职场打拼,我们是为了生存,但是如果你想成功,对于工作的目标,更要以了自己的未来为前提去做打算;当你在斤斤计较薪水的同时,你会失去能力的提高、难遇的训练以及宝贵的经验,而薪水与这些比起来就显得逊色良多了。那些工作积累的经验和人脉,才是你成为成功者的底蕴。

与其寻找喜欢的工作,不如让自己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

稻盛和夫指出,在工作中,如果你想有所成就,选择无非两种:“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让自己喜欢上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前者机会渺茫,所以后者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一个人厌倦枯燥无味的工作,刚上班就盼着下班,另一个人却全身心投入其中,每天都过得充实。显而易见,后者能做出一番事业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稻盛和夫找的第一家公司濒临破产,同事也相继离开。而受经济环境影响,辞职代表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会没有工作。那一年,走投无路的稻盛和夫刚刚23岁。命运把他逼到了墙角,让他无路可退。他感觉自己只剩下了“拼命工作”这一条路了!

刚开始,他的确还有和家里人赌气的心态,想着自己这么拼命,最后要是没有结果,他们就会后悔!可随着自己一次次攻克技术难关,渐渐从研究中获得成绩,他竟然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乐趣,而真的爱上了这份工作。

所以从现在开始,不管你是否喜欢自己的工作,请务必做到全力以赴,在这过程中,所有的成长都是属于自己的宝贵财富,而你也会在不断奋斗中,做出成绩,你会获得丰厚的回报和周围人的尊重与认可,而你将更爱这份工作,这就是形成了良心的循环。

常人总考虑失败了我该怎么办,聪明人却在思考成功后我能做些什么

稻盛和夫说:“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上,要想赢得事业的成功或是人生的辉煌,聪明的人总是在考虑着,我要是胜利了我应该做点什么,而不是考虑我要是失败了该怎么办?”

这是才是正确的做事思路,由果推因,而不是由因来推果。这大概就是稻盛和夫一直说的,运气靠策划。

一件事开始了,就不要考虑那么多失败了我怎么办?这是不自信的做法,既然决定做了,就奔着成功去做,把结果拆解,如何才能实现,想尽一切办法去接近终点。这就是成功的人的思维和普通人思维的不同。

心不唤物,物不至,内心极度渴望,才能得到你想要的

可去可不去的地方,一般不会去;可见可不见的人,一般见不了;可做可不做的事,一定做不了。

这就好比,改天就是遥遥无期,下次就是永远不会。

稻盛和夫先生说:“在我漫长的人生里,我把‘心不唤物,物不至’作为自己坚定的信念。就是说,只有自己内心渴望的事情,才能将它呼唤到可能实现的射程之内。”

公司叫他研发一种叫做镁橄榄石的新型陶瓷材料,他为了专心研究,把锅碗瓢盆、洗漱铺盖都搬进了公司的实验室,不分昼夜地做试验。有时候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他会连到嘴边的饭都忘了吃,跑去实验室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他最后成功地合成了这种叫镁橄榄石的新型陶瓷材料,打破了当时美国通用电气对这种材料的垄断,一举轰动了整个业界。

接着,又乘胜追击,开发出了一种U字型绝缘体材料。公司靠这款产品接到了大量订单,起死回生。稻盛和夫也成了拯救公司的英雄人物。

4年之后,也就是在稻盛和夫27岁那年,他创办了京瓷公司。10年之后京瓷上市,最终跻身世界强之列。

只有内心极度渴望,睡也想,吃也想,走路也想的事,才会突发灵感,找到解决办法,才能实现。

美好的事物都特别难得,都必须经历磨难才能得到,如果现在很难熬,说明你在去结果的路上,只是你要极度渴望的走下去。

出色的工作源于对自己的苛刻

其实,想要把事情做到面面俱到,不留一丝纰漏是十分困难的,可即便如此,稻盛和夫还是提倡我们要追求完美主义,不能让“没有完美”成为我们安慰自己,敷衍工作的借口。一再放低要求,“差不多”最后就会变成“差很多”。

在工作中追求完美,对自己而言,体现一个人内在的人格修养和职业精神。更向外界展示出来的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匠精神”不仅是对别人的负责,更是对自己的负责。苛刻追求细节,你就能发现常人不能发现的秘密,成为常人不能成为的成功者。

这五种“干法”只是稻盛和夫先生著作《干法》中的冰山一角,而《干法》又只是稻盛先生人生三部曲《干法》、《活法》和《心法》的其中一本而已。稻盛和夫先生的“哲学”是经历千万锤炼和深度精神思考的智慧,走马观花般是很难得到那一百万分之一的觉醒。

稻盛和夫先生告诉我们,成功也是一种试练。有的人在成功时得意忘形,就会堕落,而有的人在成功后意识到成功并非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还要不断努力,提升心性。

有机会一定要看一看稻盛和夫先生写的这三本书。不管是深陷困境的失败者,还是春风得意的成功者,特别是对自己的人生抱有不安、丧失自信、陷入苦恼漩涡的人们,它可以引领你的人生走向更高的层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0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