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体

新能源汽车行业2022年中期策略底部逐步

发布时间:2023/7/18 18:24:59   
白癜风早期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41222/4541952.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银证券,李可伦)

短期不确定性逐步消除,新能源汽车市场热度不减

全球电动化大趋势不改,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

年景气兑现,年一季度新能源销量再创新高。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万辆,同比增长.01%。年一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景气延续,全球累计销量约万辆,同比增长87.35%,其中3月份销量82.02万辆,同比增长66.12%,再创新高。从主要市场构成看,一季度中国、欧洲、美国三大主要市场分别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96万辆、54.10万辆和21.51万辆,中国已经取代欧洲成为新能源汽车最大市场。从渗透率看,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依然较低,但保持较快增长。年全球新能源渗透率为8.45%,在年一季度达到11.42%,同比提升5.85个百分点。

国内受疫情影响销量短期进入低谷,看好下半年需求反弹

一季度销量淡季不淡,二季度受疫情影响销量下滑。今年以来受芯片短缺和电池原材料短缺影响,叠加疫情反复及油价变动等因素,汽车行业整体受到较大冲击。但新能源汽车市场热度不减,产销增速明显好于行业,多家车企新能源销量淡季不淡,在1月迎来“开门红”。根据中汽协数据,全国1-5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万辆,实现翻番。4月份销量受疫情影响较大,多家零部件厂商和车企停产,同时物流受到较大限制,当月销量29.90万辆,环比下滑接近四成。目前上海疫情已接近尾声,特斯拉、上汽、大众等主流车企也已陆续复工,5月份销量已出现明显回升,我们预计上海疫情后行业将较快走出底部,市场需求将出现反弹并在一定程度上追回停工损失。展望全年,新能源汽车需求依然看好。

市场驱动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随着产品力逐步增强,续航里程和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充电等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新能源汽车已经得到更多消费者认可,换购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比例越来越高。今年1-4月新能源市场占有率达20.2%,较去年提升7.2个百分点,其中四月份渗透率达25.32%,再创新高。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增长的部分原因是由于芯片短缺导致传统燃油车销量基数降低,车厂优先保供新能源车型生产所致,年上半年疫情过后为促进汽车产业复苏,拉动增长,燃油车出台了相当力度的刺激政策,预计后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呈现波动式上升。

市场驱动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随着产品力逐步增强,续航里程和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充电等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新能源汽车已经得到更多消费者认可,换购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比例越来越高。今年1-4月新能源市场占有率达20.2%,较去年提升7.2个百分点,其中四月份渗透率达25.32%,再创新高。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增长的部分原因是由于芯片短缺导致传统燃油车销量基数降低,车厂优先保供新能源车型生产所致,年上半年疫情过后为促进汽车产业复苏,拉动增长,燃油车出台了相当力度的刺激政策,预计后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呈现波动式上升。

A00级和B级车仍是新能源市场主力车型,A0级、A级车市场有待打开。从车型细分市场看,得益于宏光MINI和特斯拉对销量的增长拉动,A00级和B级车仍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构成。5万元以内价格区间用户对能耗非常敏感,电动化经济性显著,目前A00级车型已基本形成对燃油车的全部替代。B级车中特斯拉、小鹏等已完成订单积累,需求稳定,比亚迪海豹采用CTB技术产品力提升,B级车占比有望逐步提升。A0级对应5-10万元乘用车价格带,市场尚处于含苞待放状态,期待爆款产品,热销车型比亚迪海豚、哪吒VPro等有望通过车型升级填补市场空白,后续增长潜力较大。1-4月A级车销量占比约22.57%,部分销量或受到燃油车购臵税优惠影响,由于排放标准不断提升,传统A级燃油车市场已经受到挤压,此外近期油价上涨的背景下新能源经济性放大,亦有望刺激新能源汽车上量。

地补政策大范围出台,下半年需求有望全面向上。4月2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指出要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各地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限购地区逐步增加指标数量,鼓励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推进充电桩(站)等配套设施建设。5月30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出台《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中和工作的意见》答记者问时表示,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购臵补贴政策,不断提高补贴技术门槛,合理把握补贴标准退坡力度和节奏,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地方层面,地补政策大范围出台。从覆盖广度看,新能源主要销量地区北京、上海、广州、江苏、山东、浙江等地均出台了相关政策;从覆盖时间上看,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省(市)刺激政策覆盖年全年;从政策类型看,主要分为增加指标额度、增换购补贴和抽奖补贴三类,补贴金额从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其中广州、江苏、山东等地补贴力度较大。

欧洲俄乌冲突成为新变量,供给恢复后有望重回高增长

新能源销量稳步增长,俄乌冲突对供应链冲击较大。年欧洲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基本保持稳定增长,一季度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约54万辆,同比增长24%。二季度俄乌冲突对欧洲供应链冲击较大,4月份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15.26万辆,环比下降36.96%。从渗透率看,市场仍体现前低后高的波动性,整体渗透率逐月提升,4月份渗透率达20.91%,同比提升9.4个百分点,环比提升2个百分点。

市场增速受供给短缺影响,供给恢复后有望重回高增长。供给端,欧洲新能源汽车产业受俄乌冲突影响较大,大宗商品不断涨价,供应链受到掣肘,对车企生产造成冲击。大众集团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Diess)表示,由于半导体和线束短缺,年大众在欧洲和美国的新能源汽车已基本售罄。特斯拉柏林工厂于3月末正式投产,但产能爬坡仍需要时间。据电动汽车新闻网站Tesmanian报道,特斯拉柏林工厂已开启两班制生产,加大产量,折射出欧洲市场需求仍然旺盛,在供给恢复后欧洲市场有望重回高增长。《Fitfor55》法案碳排放标准大幅趋严,有望加快新能源汽车渗透。年7月欧盟通过《Fitfor55》法案,旨在增加欧盟经济产出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确保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年减少55%。法案计划从0年起将新车的平均排放降低至55%,从5年起降低%(基于年水平),即5年起所有注册的新车都必须达到零排放。从当前经验来看,仅靠内燃机技术的改进和升级难以实现0年每公里碳排放低于43g,排放目标的收紧将进一步加速汽车市场的电气化转型。

美国市场特斯拉引领,传统车企逐步发力

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较大,发展不断提速。作为全球第三大市场,美国新能源汽车尽管起步较早,但整体销量规模和渗透率仍处于低位。拜登政府执政后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重视程度提高,出台系列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65.24万辆,同比增长.39%。年一季度销量约21.51万辆,同比增长72.39%。从渗透率看美国仍处于较低水平,不足10%,成长空间较大。

特斯拉占据主导,传统车企逐步发力。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较强的品牌效应,特斯拉占据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年美国本土传统车企加速转型,新势力车企加大力度进军纯电和插电产品。随着通用、福特等传统车企不断发力,推出雪佛兰Bolt、MustangMach-E、F-等极具竞争力的车型,特斯拉一家独大的局面有望改变,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

《重建更好》法案有望落地,美国新能源汽车税收抵免大幅加码。年底,美国众议院通过《重建更好》法案。法案提出投资5,亿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和处理气候变化问题,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车税收抵免内容。根据法案,单车带电量不低于40kWh可获得美元补贴(年提升至50kWh),由美国工会劳工组装可获得4,美元补贴、汽车零部件50%美国本土化且使用美国生产的电芯可获得美元补贴,总共可获得12美元补贴,较此前规定的单车最高7,美元大幅提升67%。此外,法案取消了此前单一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补贴最高20万辆的限制,提出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年度总销量的50%后,补贴才会逐步退坡。目前法案处于参议院审议阶段,虽然由于民主党个别议员提出异议导致法案落地推迟,但核心争议点与新能源无关。借鉴全球经验,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法案落地后有望迎来较大增长。

机遇大于挑战,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延续高增长。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二季度产销均有较为明显的下滑。除了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外,中国两大汽车工业重镇吉林和上海先后受到疫情冲击,给新能源汽车产销带来较大压力。此外,燃油车巨额补贴出台,叠加新能源汽车通过涨价传导成本压力,使市场开始重新审视新能源汽车相对燃油车的经济性。黑天鹅事件俄乌冲突的爆发,对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供给端压制明显。尽管以上不确定性因素对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造成了较大扰动,但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我们认为诸如芯片短缺,原料价格上涨属于短期资源错配带来的影响,不会长期持续,随着技术改进和资本大量投入,全球锂电池短缺问题将逐步得到改善;中国市场新能源地补政策大范围出台,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今年是新能源汽车国补政策最后一年,参考往年经验,有较大几率出现一波抢装热潮;欧洲市场短期供给受到压制,但需求仍然旺盛,同时政策也为欧洲市场树立了清晰的长期目标;美国市场增长潜力较大,在政策和产品力的驱动下有望开启高增长。年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机遇大于挑战的一年,我们预计、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分别达到万辆和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77%和20.65%,中国市场销量预期达到万辆和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6.21%和21.82%。

动力电池延续高速增长,新技术有望迎来应用

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呈现快速发展

动力电池装车量保持高速增长。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装机量实现高速增长。年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实现装车量95.1GWh,较上年同期的49.2GWh大幅增长93.3%。

全球动力电池领先梯队基本形成。全球动力电池全球市场份额大部分被宁德时代、LG化学、松下、三星SDI、SKI、比亚迪等占据。年1-4月全球动力电池前十家企业的市占率合计达到92%,相比年的91.24%进一步提升。其中6家中国企业合计55.3%,3家韩国企业合计25.9%;日本则仅有松下入围,排名第4,市场占有率为10.8%。宁德时代市占率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年1-4月装车量达到41.5GWh,同比增长.1%,市场占有率从去年的32.6%提升至33.7%,行业地位稳固。比亚迪年1-4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14.9GWh,同比增长.5%,市场占有率从去年的8.86%大幅提升至12.1%。欣旺达1-4月实现装车量1.7GWh,同比大幅增长.3%,年内首次进入全球动力电池排行榜TOP10,位列第九,市场份额提升至1.7%。得益于现代IONIQ5和起亚NiroEV和EV6的热销,SKOn的市占率从5.63%上升至7%。松下由于深度绑定特斯拉,客户结构单一,产品也一直以圆柱电池为主,在其他产品上缺乏竞争力,导致市场份额大幅下滑,其市占率从去年的12.16%下降至10.8%。整体来看,虽然各家动力电池企业的份额存在波动,但行业领先梯队已经基本形成。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全球份额进一步走高。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加速导入全球供应链,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逐步提升。据SNEResearch统计,年1-4月,6家中国企业的市占率达到了55.3%,较上年同期的47.3%增长了8个百分点。国内企业中,除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外,二线电池企业如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和欣旺达也进入到全球前十,欣旺达也获得了雷诺-日产7年.7万台电动车的项目订单,大众入股国轩高科成为国轩高科第一大股东,当前是海外主流整车厂培育和引入新的动力电池供应商的战略机遇期,部分二线电池厂积极布局新增产能,电池成本逐步降低,产品具备竞争力,客户结构不断优化。具备产能、技术、客户优势的二线电池企业有望实现突围,提升全球供货量及市场份额。

国内动力电池增长势头强劲,格局保持稳定

动力电池产量和装机量保持高速增长。国内动力电池产量和装机量再创新高,年1-5月中国动力电池产量为.1GWh,累计同比增长.5%,装机量为83.1GWh,累计同比增长.8%,产量和装机量均保持高速增长。

产量和装机量之间存在差异。在产量和装机量高速增长的同时,二者之间的差距逐步拉大。根据数据进行计算,年1-5月份的产量为GWh,装机量为83GWh,装机量占产量的比例为50%左右,年这一比例为70%,年为76%。可以看出产量和装机量的差距逐步加大。我们认为这种差距一方面可能来源于统计口径的不同,统计数据没有包含出口的动力电池装车量,另一方面可能来源于在原材料价格走高的情况下,动力电池企业生产电池做库存。

三元份额逐步走低,磷酸铁锂装机量呈现大幅增长。国内动力电池装机份额自从年4月以来发生较大变化,磷酸铁锂市场份额逐步反超三元,并且二者差距逐步拉大。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年三元电池装机量为74.22GWh,占比为48.04%,磷酸铁锂装机量为79.82GWh,占比为51.67%。到了年,磷酸铁锂的份额进一步走高,1-5月份三元电池的装机量为34.0GWh,同比增长40.5%,占比为40.9%,比去年降低约7个百分点;磷酸铁锂的装机量达到49.0GWh,同比大幅增长.1%,占比达到58.9%,比去年提升7.2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年以来,磷酸铁锂对于三元份额的进一步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原材料成本较高,电池价格也处于上涨通道,主机厂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压力,转而采用价格较低的铁锂电池;另一方面是由于铁锂电池通过CTP等手段能够显著提升整包的能量密度,缩小与三元电池之间的差距。

方形继续领先,软包圆柱份额有所降低。目前动力电池的封装结构主要有方形、软包和圆柱三种。方形电池采用铝壳封装,封装可靠度高,结构较为简单,系统能量密度较高;但是方形电池型号众多,工艺很难统一。圆柱电池采用卷绕工艺,型号统一,自动化程度高,产品品质稳定,成本相对较低;但是由于采用钢壳或铝壳封装,重量较大,导致系统能量密度和成组效率较低,且单个圆柱电池容量较小,成组需要的电池数量多,对于BMS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软包电池采用铝塑膜封装,具有单体能量密度高、内阻小、循环寿命长、设计灵活等优点;但是壳体强度低,对成组技术依赖性强,一致性较差。据高工锂电公布的数据,年方形、软包、圆柱电池的装机量占比分别为87%、7%、6%,年1-3月这一比例变为89%、6%、5%。可以看出方形电池的占比进一步走高,软包和圆柱则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国内动力电池格局稳定,二线企业有望突围。年和年1-5月国内动力电池格局基本保持稳定,头部企业的份额进一步提升,CR3从74.20%提升到77.72%,CR5从83.40%提升到85.18%。两大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依旧保持领先,宁德时代市场份额从年的52.10%变为年的47.05%,依然占据绝对优势,比亚迪市场份额大幅提升,从年的16.20%提升至年的22.58%,表现出快速增长的竞争力。第二梯队的电池厂市场份额大多在5%以下,其内部排名和市场份额也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随着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二线电池厂的产品性能能够满足市场要求,开始进入到主流主机厂供应链,出货量迅速增长。

M3P材料有望实现应用,结构创新推动升级

M3P材料有望提升市场份额。磷酸锰铁锂电压平台显著高于磷酸铁锂,在克容量几乎相同的情况下,材料能量密度能够提高约20%,用于动力电池中,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此外,由于磷酸锰铁锂的主要原材料采用锰系化合物,其储量和丰度都比较高,因此在原材料成本端具有明显的优势。全球知名主机厂重视锰系电池发展,大众年在PowerDay上明确提出,公司未来的入门级车型将采用锰系电池,锰系电池能够显著降低电池成本。特斯拉在年3月德国工厂发表演讲时提出,看重锰基正极在电池化学方面的潜力。据我们测算,年中国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达到GWh以上,其中磷酸锰铁锂电池约3GWh,对于材料的需求量约为4,吨,到年,磷酸锰铁锂电池的装机量有望达到约GWh,对于材料的需求量将达到19.7万吨,年均复合增速有望达到%以上。

CTC结构创新有望成为未来主流电池成组方式。电传统电芯到电池包的成组结构一般采用“电芯-模组-Pack”模式,即先将电芯按照一定的串联结构组成模组,再由模组组成电池包。这种模式的空间利用效率较低,只有40%左右。为了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需要进一步提升电池包有效组分占比,降低无效质量。因此,有企业取消了中间模组环节,提出了从“电芯-电池包”的成组结构,即CTP结构。这种结构大大提升了电池包集成效率,其体积利用率提高约15-20%,零件使用比例降低约40%,生产效率提升约50%,电池包能量密度达到Wh/kg以上。宁德时代较早提出CTP电池技术,到目前已经开发出了“麒麟电池”技术,电池包体积利用率也从最初的55%提升到67%。部分主机厂在CTP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整车集成效率,提出了CTC(CelltoChassis)概念,这种技术将电芯直接集成于车辆底盘。特斯拉计划年推出搭载CTC技术的ModelY,采用一体化压铸工艺,能够使整车节省个零部件。BYD推出的CTB(CelltoBody)结构与CTC类似,将电芯集成于电池上盖,再将电池包作为整体,大幅提升车辆性能,搭载于最新的海豹车型。

电池有望批量化出货。电池具备安全优势、成本优势以及成组优势,受到电池企业净额主机厂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4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