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绝缘体 >> 绝缘体前景 >> 第84集量子霍尔效应研究突破新技术
年1月8日上午,“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教授领导的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实验团队完成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项目,获得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中唯一的一等奖。这项发表于年的研究工作,被称为诞生在我国本土实验室的诺奖级重大成果。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对普通人来说,拗口又晦涩。但在物理学家眼中,它“神奇”又“美妙”。因为这一效应的发现可能带来下一次信息技术变革。采用这种技术设计的集成电路和元器件,千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有望做成平板电脑那么大,智能手机的内存可能会提高上千倍。
那么,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物理现象,它的发现为何能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呢?
在了解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之前,我们还是要先从经典电磁学中的霍尔效应开始说起。
年前,也就是年,美国物理学家霍尔在研究金属的导电机制时,发现了霍尔效应。现在这一经典效应,早已经成为高中物理课本中的重要内容。
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课堂上学过的知识。
霍尔效应是指,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外磁场垂直的时候,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发生偏转,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会产生一个附加电场,从而在导体的两端产生电势差,也就是电压,这一现象就是霍尔效应,这个电压也被称为霍尔电压。
年的时间里,霍尔效应在电力电子,特别是传感器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现代汽车上,比如汽车速度表及里程表、各种用电负载的电流检测及工作状态诊断、发动机转速、曲轴角度传感器、抗干扰开关等等,都是应用霍尔效应原理制成的霍尔器件。
霍尔效应的概念本身还算容易理解,但是,当它与量子理论结合时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我们知道,当物理学研究对象本身的维度进入到微观领域时,与我们在宏观世界中的日常经验完全迥异的量子理论,就将掌控各种物理规律。这个时候,若干物理量的连续变化将呈现为间断性变化,体现出量子特征。例如,宏观世界的苹果,有大有小,苹果的大小可以连续变化。而微观世界中的苹果,大小就不是连续变化的了,而是相当于某个基础苹果尺寸的整数倍,不存在其它尺寸的微观苹果。
用这个听起来不太确切的例子,想要说明的是,在量子力学的世界中,很多物理量都是某一基础值的整数倍。
我们再回过头来继续刚才说到的量子理论与霍尔效应相结合的话题。高中物理知识告诉我们,在无限大均匀平面磁场中,以垂直磁感线方向入射的初速不为零的电子,将做匀速圆周运动。而在经典的霍尔效应导体中,自由电子虽然会在磁场作用下发生偏转,但由于偏转半径很大,尚未完成圆周运动就会堆积在导体一侧。
想让自由电子在导体内部完成圆周运动,还需要一个特定的环境:首先要在足够低的温度中,再有一个非常强的外加磁场,在这样的环境下电子的偏转半径就会明显减小,从而可能在导体内部完成圆周运动。
这时的导体内部,仿佛存在无数个高速转动的“陀螺”。当外加磁场继续增大,电子的回旋半径会进一步缩小,当它小到与电子本身近似的微观水平时,量子效应就产生了。发生量子霍尔效应时,导体内部电子在原地进行圆周运动,而导体边缘电子就会形成导电通路。
量子霍尔效应具有多种神奇而充满魅力的特点,但是它的产生,需要依赖强大的外加磁场条件,所以缺乏实用性。试想一下,如果开发一枚具备量子霍尔效应的超导芯片,虽然它本身具有低发热、高速度等有益特点,但想要维持运转,可能要配备上一台冰箱一样大小的强磁场发生器,这是我们无法接受的。
如果找到一种材料,可以不依赖强磁场就能产生量子霍尔效应,那岂不是事半功倍了嘛。没错,这种材料就是大名鼎鼎的拓扑绝缘体。
自从年面世后,拓扑绝缘体在全世界吸引了堪比石墨烯材料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282.html